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0 23:36:37
究竟是誰在砸盤,突如其來的變故,難道意味著行情又要因為砸盤而終結了嗎?
每經編輯 張道達
11月10日,A股市場整體波瀾不驚,滬指經過反復震蕩之后,最終小跌6.39點,以3640.49點報收,深市交投相對更活躍,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都悉數收漲。應該說,大盤在連續上行之后,目前趨勢依舊維持較好。
然而,相信很多10日也注意到了,就在臨近收盤前的幾分鐘內,有為數不少的一批個股遭遇集中拋售。例如,上海機場、晨鳴紙業、依頓電子和陸家嘴等個股原本走勢還算不錯,但就在這最后幾分鐘遭到密集砸盤,最終都出現了不小的跌幅。一時間大家都在猜,究竟是誰在砸盤,突如其來的變故,難道意味著行情又要因為砸盤而終結了嗎?在我身邊,不少人因此產生了悲觀的情緒。
首先,我們來看看究竟是誰在砸盤。我大概翻了一下這些股票的資料,確實這些公司很多股東名單中都有證金公司,或者中央匯金公司的身影。很自然地,投資者會想到,會不會是由于前期市場漲了不少,國家隊開始撤退了?我認為,真沒有必要為此擔憂。即便這些拋盤出自國家隊之手,昨天的量也不算太大。細心的投資者很容易就能發現,昨日遭遇密集拋盤的這些個股,其實很多都被某些著名公募基金抱團持有。而就在昨天,有報道稱,監管機構對包括嘉實在內的多家公募基金進行了突擊檢查,因此,10日的突發事件,是否就是突擊檢查的連鎖反應?
所以,如果拋開10日尾市的砸盤不談,其實整個市場依然處于良性運行中,券商股雖有分化,但領頭的幾只如東興證券、西部證券等表現依舊超強。另外,有色金屬、充電樁板塊、體育產業等熱點的不斷涌現,也令市場維持較高的活躍度。當然,本輪反彈運行至此,確實不能排除短期出現技術調整的可能性,但只要不出現放量的長陰線破壞技術形態,那么我們依然不用考慮大盤何時見頂的問題。
(張道達)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