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3 01:52:43
戶籍制度改革將為經濟釋放哪些紅利,當前又面臨哪些挑戰,專家對改革有什么政策建議?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11月中旬以來,加強供給側改革的觀點在多個場合被頻頻提起。在相關專家看來,放松戶籍制度、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將有效解除勞動力的“供給抑制”,釋放經濟紅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屈小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戶籍制度改革可以進一步刺激勞動供給,優化勞動力配置,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此外,戶籍制度改革將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加大需求端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促進我國經濟轉型。”
那么,戶籍制度改革將為經濟釋放哪些紅利,當前又面臨哪些挑戰,專家對改革有什么政策建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帶著上述問題專訪了屈小博。
可帶來GDP凈收益
NBD:“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城市化目標不僅強調常住人口指標,還強調戶籍人口指標,這意味著什么?
屈小博:戶籍人口城鎮化不只是人口規模和外延的擴張,背后隱含的是相應的醫療、教育、就業服務等保障,以及與城鎮居民擁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這表明今后將更加注重城鎮化的質量,這也符合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
NBD: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戶籍制度改革對我國經濟發展將有何影響?
屈小博:勞動力供給是經濟增長要素的主要內容。戶籍制度改革將從非農勞動傾向、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拉長人口紅利。改革后,勞動力能夠充分流動,通過優化勞動力配置,可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而且,戶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促進經濟結構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間更合理地配置。如果達到預期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標,改革初期可以獲得每年約2個百分點的GDP凈收益,到2020年仍然可以獲得約1.6個百分點的凈收益。
NBD:既然能釋放巨大紅利,為什么一些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相對緩慢?
屈小博:一些城市只看到了戶籍制度改革帶來的短期成本增加而忽視了紅利的釋放。戶籍改革對整個經濟有利,但是成本由地方政府負擔,會影響改革積極性。
建立成本分攤機制
NBD: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的挑戰有哪些?
屈小博:一方面,特大型城市短期需要支出的成本會很高。而且特大城市都在壓縮人口規模,相應的戶籍人口數量也會壓縮。另外,地方推動改革進度不同步。如果一些地方先改革,給予農民工戶籍和相應的公共服務,那么勞動力就會更多流向這個城市,該城市的壓力就會突然增加。改革關鍵在于良好的成本分攤機制。改革的收益巨大,但紅利的分配不均等,如果完全由地方政府支出成本,就容易出現“搭便車”的情況。因此,我建議中央政府應該和地方政府分攤成本,全國整體推進、打破行政區劃分割,兼顧地區差異。
NBD:您對戶籍改革還有沒有其他建議?
屈小博:政府相關部門應及時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時機,采取頂層設計,全面深入地實施改革。必須盡快明確戶籍改革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和福利均等化的思路在全國所有城市展開。此外,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施居住證制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