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3 22:44:32
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著眼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研究推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的試點”,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如果比照創業板IPO的財務條件,那么即使只在現有的做市板塊,新三板約有700只個股2013~2014年的業績可以滿足創業板條件。這其中的機會不言而喻。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新三板轉創業板試點終于有了最明確的聲音。
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著眼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研究推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的試點”,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如果比照創業板IPO的財務條件,那么即使只在現有的做市板塊,新三板約有700只個股2013~2014年的業績可以滿足創業板條件。這其中的機會不言而喻。
300~500家可轉創業板
根據證監會去年實施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目前公司在創業板IPO共需滿足四個主要條件。最重要的兩項財務要求包括“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以及“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二千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這一審核條件,對正處于蓬勃發展中的新三板公司來說,并不算苛刻。截至11月23日,股轉系統4262家掛牌公司中,做市轉讓和協議轉讓分別為982家和3280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梳理后發現,根據2014年年報,在做市轉讓中,單純滿足上述兩項財務條件之一的約有700家。
而這也和新三板公司盈利狀況良好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為2318家,而2014年盈利的企業一共有1988家,占比為84.8%。做市股票只有9家虧損,虧損率僅為3%。
不過,要到創業板IPO也并非只有財務條件的考核,還包括完善的治理結構;最近兩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等。根據安信證券新三板負責人褚海斌的說法,新三板中滿足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公司大概在300~500家,另外新三板中的純互聯網類型公司預期可能會放低財務標準。
兩市場間估值差值得關注
隨著轉板制度箭在弦上,對于新三板和創業板之間的估值差,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興業證券統計,上周五新三板做市板塊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48.04倍和5.74倍。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11月23日的市盈率仍然高達106.10倍。
事實上,之前雖無明確的轉板說法,但也有少數原新三板公司通過IPO方式登陸中小板或創業板,從此實現了市值的一夜暴富。如1月23日登陸創業板的安控科技(300370,收盤價21.80元),以35.51元/股的發行價發行1345萬股,募集資金1.49億元,上市首日收盤價51.58元,漲幅45.25%。發行前公司股東總戶數僅109人,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為4366萬股,其中約有半數被公司高管持有。在登陸創業板后,這些原始股股東們通過上市坐擁財富的升值。
西南證券朱斌指出,從歷史規律來看,我國資本市場后設立的板塊漲幅要優于先設立的板塊。中小板漲幅高于主板,創業板漲幅又高于中小板。從歷史包袱、業績增速及市值來看,新三板也要顯著優于創業板。“未來隨著新三板分層制度的實施,管理層將在創新層引入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將大幅度提高新三板創新層的流動性,其估值將會有很大的提升。建議從現在開始進行新三板優質標的投資組合布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