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07 23:24:25
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表示,土地是農墾最重要的資源型資產,建立健全符合農墾特點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核心就是理順政資關系、明晰權屬關系,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推進農墾土地資產化是深化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農墾改革方向全面定調,土地資產資本化成改革重要手段。
12月7日,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農墾改革時表示,土地是農墾最重要的資源型資產,全國農墾占國土面積37.1萬平方公里,其中有9316萬畝耕地,2.3億畝草地,5955萬畝林地,這些都是國有資產,但草地、林地、耕地還沒有納入賬內核算。建立健全符合農墾特點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核心就是理順政資關系、明晰權屬關系,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推進農墾土地資產化是深化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
而根據此前國辦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亦在農墾土地改革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
《意見》明確,省級以上政府批準實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等農墾企業,使用的原來的生產性、經營性國有劃撥建設用地和農用地,經批準可以采取作價出資(入股)和授權經營的方式處置。
農墾企業資產已逾萬億
國土面積的3.9%,被農墾系統握在手中,當前農墾企業資產總額已經超過1萬億元,如果農墾土地有望在改革中實現資本化運作,其潛藏的巨大爆發力將十分可觀。
改革意見明確,將推進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和資本化,并有序開展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試點。
2014年農墾調研結果顯示,目前農墾系統擁有1779個國有農場、1412萬人口和323萬職工,土地總面積為37.1萬平方公里,2014年,農墾實現生產總值6500億元,而當前農墾企業的資產總額并未計算進土地等資源性資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針對農墾改革,相關決策層聯合多家高校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深度調研,而如何讓農墾通過手中的巨量土地資源顯化其價值,成為調研中凸顯出來的重要議題。
今年1月,農業部農墾局與北京大學管理科學研究中心聯合啟動農墾改革發展重大戰略問題課題研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農墾改革的總目標應該是把國有資源或者資產,包括土地、資本和人力等三方面搞活,更好地發揮出它們的效益。在改革中,要研究解決好土地的資本化問題”。
厲以寧表示,農墾改革要研究解決好土地的資本化問題,“誰對土地進行投入,就應該獲得土地的增值收益”;在墾區城鎮化過程中,房地產的發展可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加快轉變經營方式,發展加工業和服務業,推動“六次產業”發展,將農墾建設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地。
農墾改革發展方向確定
農墾改革的邏輯之一,即是對失效體制進行精細切除,并提升資源效率。
當前,農墾運行出現的主要問題有:土地產權不清晰,土地流轉市場不健全;確權工作仍未完成,各地土地流轉規定不統一;企業運營效率偏低,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市場化。農墾系統內國有企業虧損率達21.22%,遠高于非國有企業的8.20%。在銷售毛利率、期間費用率、銷售利潤率各項指標上,均體現出農墾系統內國有企業運行效率低下。
而農場企業化改革、打造現代農業的企業集團、推進資源要素有效配置,這成為農墾改革的三條具體路徑。
“新時期農墾改革發展的方向,就是要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把農墾建設成為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集團。”楊紹品介紹說,“國有農場要構建黨委領導,行政管理、生產經營、社區服務有效統籌的新型治理結構,逐步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通過墾區集團改革加強優勢資源的聚集和整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有控制力的現代企業集團”。
而在推進資源要素有效配置的目標下,穩步推進土地資產化和資本化改革進程成為積極探索盤活農墾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
厲以寧認為,“深化農墾體制改革,要及早推動兩個層次的體制改革,一是要推動墾區國有產權體制改革,一是推動農墾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這將決定墾區體制改革和發展的總體思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