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10 01:44:20
每經編輯 葉檀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14,較前一交易日下跌62個基點,創下近年來新低。
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是個重要分水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難度進一步加大,加上宏觀經濟數據并不樂觀,人民幣匯率下行幅度近日有所加快。需要提防的是,一旦沖破核心的阻礙,此后破位將會變得容易。
市場存在著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行的預期。12月9日,在離岸人民幣市場,人民幣對美元跌破6.5,盤中快速走低,跌幅超過200基點,匯價一度跌破6.51關口,最低觸及6.5116,刷新4個月低位。
自11月30日人民幣納入SDR以來,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累計跌幅超過400點。離岸市場遠期預期更低,1年期美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報人民幣6.6945元。可以說,現在是離岸市場拖著在岸市場的人民幣價格往下走。
與加入SDR之前不同,央行似乎對維穩匯率并不是那么堅定。12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4078,12月9日到了6.414,中間價自8月11日新匯改以來首次跌破6.41關口。這顯示央行不愿意花費太多的美元將人民幣維持在高位,而是讓中間價跟隨市場變動。
不能排除在特殊日子,人民幣會像12月4日歐洲央行降息、歐元突然大漲那樣,集中力量打爆空頭,但人民幣中長期的走勢卻不容樂觀。
從8月11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累計貶值約3.4%。11月30日,IMF宣布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只有在波動過大時才會出手干預。這意味著央行會容忍人民幣匯率在一定區間內下行。
人民幣匯率近期出現下降在邏輯上講是成立的。中國的出口還在下滑,繼續下滑會影響就業與社會穩定,從這個角度說,維護制造業比維護人民幣匯率更重要。
12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7.8%,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2.2%和14.4%。貿易順差3.34萬億元人民幣,擴大63%,但這種衰退型順差無法掩蓋中國制造業成本的上升與出口的下降。
近年來活躍的跨境消費降低了國內消費的數量,而強勢人民幣有利于中高收入群體的跨境消費,這被認為不利于中國制造業升級。11月3日,自由行服務平臺螞蜂窩旅行網、今日頭條與中國銀行銀行卡中心聯合發布《全球旅游購物報告2015》,顯示今年有53.6%的中國游客把購物列為出境自由行的主要目的,平均每個中國旅行者會把一半以上的旅行費用花在購物上,人均花費5830元,同比增長16.3%,總體規模達到6841億元——遠遠超過“海淘”市場規模的2400億。
人民幣匯率近期走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應對美元加息。如果美聯儲12月加息,意味著美元還會繼續上漲,如果人民幣在美元升值前維持一定程度的弱勢,將有助于騰出人民幣撞上冰山的時間。
企業為應對美元加息、匯率上升,勢必會減少美元借貸。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新興市場海外凈舉債規模降至15億美元,較上季度銳減98%,降幅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三季度全球發債也因此減少了將近80%,而歐元債發行數量上升,占比由二季度的18%升至62%。
由于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交易與信用,人民幣不可能像巴西雷亞爾那樣大幅貶值,但考慮到中國經濟數據,人民幣匯率走低的風險不容忽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