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30 21:28:18
環保部12月30日發布《環境保護部通報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問題》(以下簡稱《通報》),點名“批評”西安。西安市環保局大氣污染控制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環保部這個文件,情況不屬實,我們認為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俊明
每經記者 李俊明
針對2015年12月8日~22日陜西關中地區先后兩次發生的重度霧霾,環保部12月30日發布《環境保護部通報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問題》(以下簡稱《通報》),點名“批評”西安。
《通報》指出,西安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遲緩,應急響應機制不健全,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不到位。并點名兩家排污超標企業。
有意思的是,盡管上述《通報》出現在環保部官方網站的顯眼位置,但西安市環保局大氣污染控制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環保部這個文件,情況不屬實,我們認為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他還稱,“我們(西安市環保局)領導已經到環境保護部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銜接這個事。”
隨后,記者致電環境保護部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稱,相關負責人都已下班,其對此事并不知情。
以西安為中心的陜西關中地區,已經成為國內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之一。《通報》認為,西安市政府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遲緩。以12月18日~23日出現的霧霾天氣為例:12月18日,環保部組織專家會商并通報關中未來幾天將出現重度霧霾天氣;19日,西安市會商結果認為未達到啟動預警條件,僅在政府內網發布了相關要求;直至12月21日上午9時,空氣污染程度愈加嚴重,西安市治污減霾辦公室才下發緊急通知,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Ⅲ級響應;12月21~23日,多個時段達到了嚴重污染程度,但西安市未進行應急響應升級。
《通報》還稱,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中,西安市是關中地區啟動應急預案最晚的城市;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不健全,相關部門動作慢、措施少;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不到位。
《通報》最后一處稱,西安個別企業存在超標排污行為,并點名兩家企業——“西安市臨潼區機關供熱服務中心采暖季投運后,煙塵、二氧化硫超標排放,脫硫設施直到12月13日才正常運行,脫硝設施至今未建,氮氧化物一直超標排放。”“西安市天華供熱公司煙塵有規律的在夜間0:00-1:00和凌晨6:00-8:00超標排放。”
(編輯:張喜威 審核:曾健輝 終審:靳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