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7 00:55:1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正在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明確提出嚴控人口總量。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22日說,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上限要控制在2300萬以內。上海市市長楊雄24日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堅持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500萬以內。
國務院參事、原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速度較快,大量的人口向這些資源回報率高的大城市集聚。但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人口涌入的速度太快,有限的基本公共服務難以承受,導致了目前的“大城市病”。
但值得注意的是,馬力指出,需要加快推動京津冀三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保證產業疏解的同時,能夠真正帶動人口疏解。
上海:距人口紅線或僅75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北京曾多次設置人口調控紅線,但多次被突破。2004年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但是,到2009年底,北京人口規模已達1860萬。
目前,北京市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底北京常住人口2170.5萬人。據上海市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上海常住人口達到2425萬人。
但與過去相比,“十二五”期間北京人口控制總體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1月22日表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由5%回落到2%,常住人口比“十一五”期間年均少增加43.1萬人。
在北京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閆滿成看來,去年首都人口控制目標實現情況總體還是不錯的。2015年常住人口2170.5萬人,和2014年比增加了18.9萬人,在控制的指標之內。
但他同時表示,2015年首都常住人口的增長也是歷年來最低的一年,但是壓力還是很大,每年進京人口超過10萬,去年是11.5萬。
王安順進一步表示,“十三五”期間,要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
控制中心城人口過快增長,是北京人口調控的重點。數據顯示,北京71%的產業活動單位和71.8%的從業人員,都集中在中心城區。
為此,北京市提出核心城區將繼續強化人口規模調控。西城區2016年將確保常住人口規模比去年下降約3%,降至130.1萬左右;東城區2016年將通過拆除4.5萬平米違法建設,大幅壓縮職高招生計劃,協助推動市屬醫院疏解。
“未來將按照城市核心區、城市郊區、京津冀地區三個層次,對產業和功能進行空間調整疏解。”1月22日,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在北京“兩會”上表示。
北京:以產業疏解促人口疏解
守住“十三五”人口規模的底線,上海的主要辦法為,通過調整落后產能,合理控制就業年齡段人口;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政策,疏導非就業人口;加強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調控無序流動人口;控制建筑總量過快增長,抑制人口過度涌入。
此外,上海明確2020年建設用地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紅線,比原來的規劃目標減少41平方公里。
而于北京而言,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以產業疏解帶動人口的疏解是許多業內人士的共識。這在目前已有較大進展。譬如,2015年,已有326家污染企業、150家低端市場從北京退出。
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今年北京將再關停300家污染企業;在老城重組方面,“十三五”期間東、西城將疏解33萬人口;在行政副中心建設方面,規劃的與中心城相連的多條道路將加快建設。
但值得注意的是,馬力指出,北京向天津、河北進行產業疏解后,要考慮到有沒有真正意義上也帶動人口的疏解。
譬如,盡管首鋼從北京遷至河北,但是每周的周六日員工又從河北回到北京,周一再繼續前往河北,還有班車來回接送,實際上并未完成人口的疏解。
對此,馬力表示,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并非只是產業疏解的問題,目前京津冀三地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造成了人口的很難疏解。“公共服務方面,不僅是硬件要配套,最關鍵的是軟件。”
譬如,醫療資源方面,河北總人口是北京的3倍多,但河北的三級醫院比北京還少7家,特別是優質資源相對較少。據統計,北京三級醫院的外地患者中河北患者最多,占1/4。此外,河北的社會保障水平比北京低不少。
馬力表示,目前京津冀三地醫保上也需要加快推進京津冀醫保系統對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