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14 20:47:16
記者2月14日從成都市委外宣辦獲悉,為順應發展大勢,成都近日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區的若干政策》(成委發〔2016〕1號)(以下簡稱“成都人才新政十條”),就引進、培育、扶持、服務人才等四大關鍵環節,提出了十條重大舉措。
每經編輯 江然
每經記者 江然
年后開工第一天,進入雙創2.0時代的成都就派出“大紅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月14日從成都市委外宣辦獲悉,為順應發展大勢,成都近日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區的若干政策》(成委發〔2016〕1號)(以下簡稱“成都人才新政十條”),就引進、培育、扶持、服務人才等四大關鍵環節,提出了十條重大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才新政的含“金”量有史以來最高、分量最重——重大戰略項目綜合資助最高達1億元。
在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敬斌看來,此次人才新政還具有針對性強、改革力度大等特點,將有力助推成都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努力把成都打造成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聚集的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為實施“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總體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含“金”量史上最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都人才新政十條”是成都現行人才政策的升級版,其中大幅提高了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和人才資助標準,引導全市設立總額不少于20億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并將引進人才分為國際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地方高級人才,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和120萬元的資金資助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成都人才新政十條”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在人才引進上如何有效地去“行政化”,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引才。據了解,本次人才新政專設了“伯樂獎”,全面激活企事業單位、人才中介組織等各類市場主體多渠道引才,給予最高20萬元的獎勵資金。
與引進海外人才并重的,是堅持自主培養本土人才。本次人才新政也在“培育”方面著墨頗多——實施本土人才培養計劃,破解“招來女婿氣走兒”的藩籬。為此,成都將實施“成都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青年(大學生)“創業新星”計劃、實施“產業實用人才開發五年行動計劃”。
支持人才創新創業,除了將人才“引進門”,還要“扶上馬、送一程”。
如何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優勢資源,促進科研成果更好就地轉化,搶占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成都人才新政十條”做出了明確回答:充分整合經信、科技、人社、金融等與創新創業相關部門的政策資源,每年遴選5個左右重點人才(團隊)項目進行綜合資助。
對國際頂尖人才中獲諾貝爾獎等世界知名獎項來蓉創新創業的,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綜合資助;對頂尖團隊中屬于國家(國際)重大戰略項目的,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資助金額之高,力度之大,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居于領先水平。
建立“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創業過程中,“融資難”是當前人才創業普遍存在的“攔路虎”。據介紹,“成都人才新政十條”將進一步強化創新創業金融扶持,擴大基金規模,市縣兩級構建規模不少于100億元的各類金融扶持基金,整合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等扶持政策,形成完善的“創業投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的金融扶持體系,對實現債權融資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融資補助,對完成上市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的獎勵。
同時,為有效解決引進海外人才須“硬著陸”的問題,突破海外人才引進在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限制,本次人才新政還提出,建立中國(成都)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運用靈活的市場手段,為海外人才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配套成熟完善的“離岸”創業空間載體,為海外人才來蓉創新創業提供國際化綜合性平臺,推動海外人才智力成果在蓉實現產業化、市場化。
目前,海外人才作為創新創業中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和高端的智力資源,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近年來,中國科協在實施“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的基礎上,積極打造升級版的引才引智平臺——“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對于利用科協對外民間科技交流主渠道,拓展民間對外交流領域,創新民間對外科技交流的內容和形式,助力創新創業,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2015年以來,中國科協“海外人才離岸基地”試點工作相繼在深圳、上海、湖北等三省市展開,并于2015年5月、8月、11月先后授牌建立了中國科協(深圳)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上海自貿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中國(武漢)海外科技人才離岸創新創業中心,開展了海外“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有效地推動了海外科技人才來華回國創新創業。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成都自2015年上半年啟動創建“海外人才離岸基地”,已多次到深圳、上海、武漢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并在借鑒國內外先行先試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初步制定了“海外人才離岸基地”方案(草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