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財政部網站 2016-04-05 10:55:11
2015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經濟增速放緩,土地市場需求不足,全國土地出讓收支規模出現“雙降”。2015年,全國繳入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33657.73億元,同比下降21.6%。
每經編輯 每日經濟新聞
全國土地出讓收支規模出現“雙降”。
財政部綜合司今天(4月5日)公布的2015年全國土地出讓收支情況顯示:2015年,全國繳入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33657.73億元,同比下降21.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種相關收入下滑幅度十分明顯。招拍掛和協議出讓價款29820.20億元,下降22.4%;補繳的土地價款1455.18億元,下降23.0%;劃撥土地收入1103.57 億元,增長17.8%;出租土地等其他收入1278.78 億元,下降24.4%。當年,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教育資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分別為436.69 億元和423.51億元,同比下降33.4%和35.6%。
第四季度止跌回升
2015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經濟增速放緩,土地市場需求不足,全國土地出讓收支規模出現“雙降”。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持續下降,第四季度止跌回升。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分別下降34.6%、37.9%、26.0%,第4季度止跌回升,增長9.5%,原因是從一季度開始,面對“三期疊加”的局面,積極財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穩健貨幣政策注重松緊適度,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穩定房地產發展政策,促使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需求逐步釋放,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由負轉正,帶動第4季度用地需求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個別地區逆勢上揚,大多數省份降幅明顯。分區域看,東部地區18797.99億元,下降23.6%,占55.8%;中部地區8672.40億元,下降17.3%,占25.8%;西部地區6187.34億元,下降21.2%,占18.4%。分地區看,除深圳(36.9%)、西藏(1.8%)、廈門(1.2%)、甘肅(0.2%)4個地區同比增長外,其他32個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大連(-56.4%)、寧波(-54.1%)、內蒙(-51.8%)3個地區降幅超過50%。深圳市土地出讓收入增長較快,主要是該市經濟增長強勁,房地產市場交易火爆,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地價持續偏高所致。
多種原因影響收入
為什么土地出讓收入出現銳減呢?財政部相關方面認為,土地市場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土地市場需求呈現不足狀態。2015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實際供應量為53.36萬公頃,同比下降12.5%。
同時,土地出讓收入出現銳減的背后還有出讓面積繼續萎縮、地價增幅逐步趨緩等。在房地產高庫存壓力下,房地產開發企業對購置土地更加謹慎。2015年,全國土地出讓面積22.14萬公頃,同比下降18.6%,與上年相比下滑3.1個百分點。其中,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分別下降24.7%和19.1%。全年土地出讓合同成交價款2.98萬億元,同比下降10.6%。
財政部表示,當前,土地出讓收支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應加大對違法用地的打擊力度,依法征收土地出讓收入,避免土地出讓收入流失。同時,擴大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范圍,完善工業用地供應方式,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此外,應進一步落實土地出讓收支管理政策,盤活土地出讓收支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對土地供應及收支管理的審計監督力度,建立健全土地供應及收支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