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4-25 12:52:41
如果居住證成功取代戶籍制度,中國城市貧富差距和房地產格局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每經編輯 楊羚強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一項已經執行了2000多年的制度,即將終結。
4月19日,由國家發改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在京發布。報告表示,要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在未來“戶籍制度”或讓位于“居住證制度”。
但居住證制度,強調的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在更多公共服務上,居住證持有者的享受程度,與戶籍持有人口仍有一定差距,只不過有的地方差距大,有的地方可能差距很小。
“總的想法是,居民在一個地方持有居住證的時間越長,其享受的公共服務的水平和戶籍人口的水平差距要逐步縮小。”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也許到某個時段之后,居住證和戶籍制度之間就沒有什么差別了,“那時候中國的戶籍制度就最終可以讓位于居住證制度”。
對此,很多媒體的解讀是“居住證未來將取代戶籍制度”。如果解讀是正確的,那么意味著,中國實行了2000多年的這個制度,將最終被棄入故紙堆。而隨之,全民的財富格局,將再次被“洗牌”。
有的城市將越來越富,有的城市將越來越窮
人口對城市的發展,非常關鍵。
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0年,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在遷入量上占有絕對優勢,遷入人口占全國遷移總人口的比重達到了82.4%,西部中部分別僅占12.1%和6.5%。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城市的凈遷移人口比重從2000年的17.5%、18.2%和6.6%增長到了2010年的34.5%、37.9%和21.0%。六普期間人口凈流入規模最大的五大的省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全部在東部。
五普期間,山西還是凈遷入城市,但第六次普查時,它已經變成了凈遷出城市。這也是很多中部地區城市的“通病”,甚至六普結果顯示,中部區域首次成為全部凈遷出地區。其中安徽、江西、貴州等城市的凈遷出人口占到了全國的53.6%。安徽的凈遷出人口比重甚至達到15.0%,成為全國最主要的人口遷出地。
這個背景就說明,居住證一旦代替戶籍,那些對人口有極大吸引力的城市,各檔次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城市也將變得越來越富有,而那些人口大量流出的城市,則會因此更加凋敝、蕭條。
中國房地產格局將被顛覆
人口的遷徙,也直接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結構的分化,因為遷徙人口傾向于在遷徙地買房。
中新建投統計數據就顯示,2014年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實現的房地產銷售金額分別為59%、23%和18%,銷售面積分別為48%、30%和22%。
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狀況是,遷徙人口通常會在自己原戶籍地也買一套房子。因為遷徙人口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社會保障,還是由原戶籍所在地提供。有時年老父母也不愿意隨子女遷徙。東部地區很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遷徙人口置業,他們中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遷徙城市租房,在老家買大房。
實際上,從這里面可以看出,制約外地人口置業的最大原因,還是“戶籍”,因為無法落戶,就意味著無法享受所在城市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社會保障,這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邦爺就認識一個安徽來滬的家庭,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在上海的黃浦區核心地段購買了住房。但去年家里的兒子初中畢業,無法在滬參加中考,不得不回老家念高中。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外地人口不愿安家,而是不穩定因素實在太多。
而一旦戶籍制度被打破,居住證人口和戶籍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務差別縮小,老家的房子不再是必需品,中國的房地產格局必將產生巨大變化。
選擇在新城市安家買房的人口規模會迅速增長,出售老家房子、遷入新城市買房等情況,也會一夜暴增。
居民財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戶籍制度的變化對居民財富的影響,大體邏輯是,戶籍制度改變人口遷徙和置業現狀,影響城市的發展機會,提供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能力,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種指標,這將加劇不同城市的差距。而這些差距很大一部分將體現在房地產市場上,比如房價。城市商品住宅均價的差距,則會進一步拉大以房屋為主要資產的居民,賬面財富價值的差距。
那么,我們具體來看下各大城市的公共服務能力、人均收入和房價間差距有多大。
以同是直轄市的上海和重慶為例。上海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上海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91.56億元,以上海去年2415.25萬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56萬元。其中僅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總額就達303.46億元,人均獲得的醫療衛生財政開支高達1256元。以上海擁有的執業醫師數量,可以做到每240多人就擁有1位醫生。
官方數據顯示,重慶2015年政府的一共預算支出3793.8億元,按常住人口3016.55萬人計算,人均財政支出僅1.26萬出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10萬人,平均接近500個重慶市民才擁有1個醫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方面,上海2012年已超70%,重慶2015年為40.5%。
另外,官方數據顯示,西安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45元,重慶20110元,蘇州42987元,上海49867元。
無論是教育機會、醫療資源,還是更多公共服務投入,直轄市間的差距尚且這么大,何況直轄市和普通省會城市、省會城市和普通二級城市之間的差距。這種城市間的貧富分化,作用于城市公共服務投入和優劣的效果會非常明顯。
公共服務能力對吸引人口,特別是吸引人口安居置業,非常關鍵。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近期很多東部城市,新房均價不斷創新高,而西部城市的住宅價格不僅低位徘徊,有的甚至出現了下跌。
3月份的“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就顯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南京、廈門等東部大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在10%以上。中西部除了重慶、西安、蘭州上漲外,昆明、貴陽、銀川、包頭、呼和浩特等城市房價都同比下跌。
城市人口爭奪戰將加劇
“城市對人口的爭奪戰未來將進一步加劇。”《地產大數據之人口遷徙 零和博弈下的城市戰爭》中的觀點,邦爺表示認同。
短期來看,那些收入較高、財富較多的高凈值人群,更傾向向東部發達城市遷徙。專業能力、財富等級較低的人,則傾向留守自己所在的城市。這不僅會加劇人的貧富分化,也會增加城市間的優劣差距。因為失去了以專業人員、精英人群為代表的高收入人群,城市的經濟增長潛力會受到嚴重的挫傷。
而對多數以房屋為主要資產的中國家庭來說,這場城市“戰爭”的輸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家庭的財富。
未來,不同城市的房屋均價注定將進一步的兩極分化。能否在這場城市戰爭中,最終成為勝者,不僅對地方政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將影響到多數房屋業主和開發商的切身利益。然而,能在這場“戰爭”中贏得勝利的,終將只是少數。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注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w”與作者交流!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