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7 23:34:28
5月17日,波士頓咨詢在北京發布《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制造業發展前景》的報告。BCG認為,未來5~10年,工業4.0將徹底變革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設計、制造、運營和服務流程。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5月17日,波士頓咨詢(以下簡稱BCG)在北京發布《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制造業發展前景》的報告。
BCG認為,未來5~10年,工業4.0將徹底變革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設計、制造、運營和服務流程。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制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報告稱,在中國,工業4.0帶來的收益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提升上。未來5~10年,越來越多的本土公司會遵循工業4.0時代的要求發展,這將提升國內制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轉換成本(不包括材料成本)的提升幅度為15%至25%。如果將材料成本考慮在內,那么能實現5%至8%的提升幅度。
據計算,制造業累計產品銷售成本約85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總體生產效率有4萬億~6萬億元的提升潛力。各行業的改善程度會參差不齊,例如工業元件生產商可能實現最高的生產效率提升幅度為20%~35%,而預計汽車公司的提升幅度為10%~20%。
波士頓咨詢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杜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工業4.0可以進一步強化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很多人講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逐步形成非常強的工人隊伍,素質是非常好的。
提及中國的競爭優勢,杜偉分析說,中國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發展在世界范圍內領先,至少跟其他發達國家比是不落后的。
他還指出,從需求來講,今天我們的廣大消費者對定制化產品、個性化產品需求越來越高,而且中國的消費者還有個特點,它在需求變化發生的速度比西方國家快很多,比如在幾年前可能很多消費者還是一種炫耀式的消費,別人有什么我一定要有什么,要買品牌。但是今天看到很多年輕人穿衣服,買包不再要求是有名牌,而是有自己的個性。
"這一點對工業4.0,對制造業企業來講有很大的機會。"杜偉提到。
BCG合伙人、報告作者之一麥克表示 :"雖然完全落實工業4.0技術需要20年的時間,但未來5~10年內技術的大幅進步會使得輸家和贏家間的差距不斷拉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