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5-29 16:59:22
如今,6年前的“頂豪熱”再現,但買家身份已大變,這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的“金礦”分布。
每經編輯 吳若凡,楊羚強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截至5月23日,上海的頂級豪宅(成交均價10萬元/㎡以上),已經成交了497套,同比大漲近6倍,這才5個月啊,成交量已經達到了去年的80%,而且月均成交近百套,較去年翻了一倍(鏈家數據)。
這不,28日上海市中心一個均價達9萬元/㎡的樓盤,就開盤日光,不到一小時就被秒光了。
可能很多人都和邦爺一樣好奇:是什么制造了這些瘋狂?
6年前的頂豪熱潮再現
記得上一次,上海頂豪瘋狂起來,還是在2010年。當時,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央出臺了4萬億政策,一些處于轉型階段的企業,企業主大舉在滬購買單價超10萬/㎡的頂級豪宅來規避通脹。
沒想到,才過去6年,“頂豪熱”似乎又要回來了。
均價12.97萬元/㎡的翠湖天地雋薈都,成交了50套;均價11.72萬元/㎡的嘉天匯御苑成交了46套(只有3套單價不足10萬元/㎡),而且這個樓盤2014年7月開盤時均價才9.8元/㎡,2年不到漲了18.3%!
除了上海,深圳和北京的豪宅成交也很火爆。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今年北京超10萬/㎡的頂級豪宅,簽約已高達147套,同比上漲了488%,成交金額同比翻了5倍多。
鐵打的豪宅,流水的買家
兩輪“豪宅熱”看似相同,實質大有不同。曾經的頂級豪宅買家,多是山西煤老板、溫州炒房客、中小企業的企業主。
胡潤的調查就顯示,這一批買家主要是第一批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多數人是50后出生的草根一代,很多是靠艱苦打拼掙下家業。但在近年的樓市跌宕中,他們已經悄悄出局。
新一輪的豪宅買家,邦爺從上海各大頂級豪宅案場打聽到,多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精英。
據中新社報道,北京頂級豪宅的主要買家,也是金融、互聯網、投資領域的精英人群。
可見,新一批頂豪買家,無論是職業、身份,還是教育水平、價值觀,都已經大變樣,他們不再像前一代人,要求“豪宅”就是要恢弘的長廊、敞亮的客廳,花崗巖、金絲楠木、馬皮、豹紋等最頂級、最珍貴的建材是標配。
這一代豪宅買家,不再追求通過一個極度奢華的場景,來映襯自己的品味和地位,但他們對真正的品質感和稀缺性十分敏感且嚴苛,對家庭保安系統、空氣新風系統、健康醫療系統等高智能系統新工具,也有更高接受度。
哪些領域才是真正掙錢的?
頂級豪宅業主的更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金礦”分布。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最近在一場論壇上提及:今年一季度,依靠金融、科技、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帶動,北京市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81.4%,其中金融業作為北京經濟第一支柱產業的作用更加凸顯,實現增加值970.5億元,同比增長1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7.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實現了36.3%。
而在上海,金融業占GDP比重已經達到20%左右,并且增幅高達19.5%,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以及電商都實現了15%的增長幅度。
5月25日上午,央行牽頭在上海召開了各商業銀行參與的票據交易所籌建會議,票交所有望在年內正式落戶上海市黃浦區。
此前,國家科創中心也已經在上海落戶,上海市副市長周波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市新注冊的企業超7萬家,同比增長超過20%;目前,全市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總數已達到450個,其中90%以上都是民企和社會資本出資建設的。
很顯然,金融、互聯網、科創三大領域,才是下一個十年的經濟主題詞。每個人都需要圍繞這三個主題詞,適度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能成為那些頂豪的主人。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注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粉絲群”與作者交流!
(加群有問題可留言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