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12 22:46:45
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埃米爾?庫斯圖里卡:票房不能代表影片質量,電影工作者不應丟失電影本真。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菲菲
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票房不能代表影片質量,電影工作者不應丟失電影本真
“50年之前你不能說電影是產品,但到現在電影已經成為一種產品,我們現在都開始談論票房,而沒有人去談電影的意義。”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評委會主席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在6月12日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中遺憾地說道。
在這位載譽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的天才級的導演看來,資本巨輪驅動下高速發展的電影市場已然“變化過快”。
庫斯圖里卡的感嘆不無道理,以中國市場為例,據普華永道6月12日在上海發布的《2016~2020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報告,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預計在2017年超越美國,達到103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票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速增長的票房背后,“產品化”的電影卻與其本真漸行漸遠,當票房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首要指標,如何才能回歸電影的本質?
“好電影要能燃燒觀眾情感”
作為掌舵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生于薩拉熱窩的庫斯圖里卡是一位電影天才。曾多次在戛納和柏林電影節奪得大獎,也是極少數完成三大電影節“大滿貫”的當代電影大師。
1981年,年僅27歲的庫斯圖里卡憑借長片處女作《你是否記得多麗•貝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及圣保羅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獎。1985年,憑借著《爸爸去出差時》,奪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5年,憑借長達3個小時的宏片巨制《地下》,再次摘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桂冠。
即便擁有數十年的從業經驗,庫斯圖里卡仍然對當今電影市場的飛速變化感嘆不已:“一切都產生變化了,觀眾也變化了,對美的認知也發生變化了。”在庫斯圖里卡看來,變化的背后是電影本真的缺失。
“過去的電影人受到亞里士多德的美學影響,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有形而上的意義,電影工作者把這種意義轉化為影片,而通過觀看電影,觀眾可以理解這種情感上的意義,而現在再也沒有亞里士多德的美學規則。”庫斯圖里卡認為,缺失了“形而上”過程的電影市場,成為“短頻快”的產物。
以中國電影市場為例,近些年來飛速成片的電影不在少數。一眾打著“電影”旗號的綜藝片搬至大銀幕,從拍攝到制作完成僅數十天。著名導演馮小剛曾公開炮轟這類型電影
那么,什么才是好電影?庫斯圖里卡認為:“好的電影要能夠燃燒觀眾的情感,讓觀眾和故事里的人物有認同感,觀眾對導演、編劇、攝影師對故事的敘述要產生聯結,對美的認識產生聯結。”
“電影工作者應回歸電影本真”
除了對電影市場過快發展的擔憂外,對于眼下“產品化”的電影,庫斯圖里卡更是頗感無奈,“很遺憾,現在電影已經成為一種產品,都開始談論票房,而沒有人去談電影的意義。”
不可忽視的是,當電影成為產品,能否產生商業價值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直觀的票房便變成為衡量其優劣的標尺。在庫斯圖里卡看來,這些都丟失了電影的“本真”。
“電影事實上有很多理想主義在里面,但現在說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大家會說你是愚蠢的,我們不應該丟失對電影的希望,年輕的電影工作者應該回歸電影的本真。”庫斯圖里卡說道。
對于中國電影而言,飛速發展之下更是需要回歸“本真”。據前述普華永道發布的報告,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票房收入市場。當前發展趨勢預示,中國將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票倉,屆時中國電影票房可達到103億美元,而美國電影市場2017年預計票房收入為101.4億美元。
“票房完全沒有辦法代表影片的質量。”庫斯圖里卡認為,電影工作者不應該丟失電影本質的東西,年輕的電影工作者應該回歸到道德和美學的層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