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12 23:14:39
“2016陸家嘴論壇”今日在上海召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央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在參加“浦江夜話一:互聯網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主題討論時表示,好的監管不會壓抑創新,對風險要有所把握,度的把握確實比較考驗政府的監管能力。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2016陸家嘴論壇”今日在上海召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央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在參加“浦江夜話一:互聯網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主題討論時表示,好的監管不會壓抑創新,對風險要有所把握,度的把握確實比較考驗政府的監管能力。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頻發。對此,李東榮表示,“從國家政府到監管部門,從本意上來說是重視監管的。”
李東榮稱,一個好的監管不會壓抑創新,對風險要有所把握,度的把握確實比較考驗政府的監管能力。另外,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還要正確的梳理。并坦言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問題還要區分一下。
“本世紀初的歐美金融危機也存在過度創新,包括監管機制沒有及時跟上去的問題。我說這句話是希望我們吸取這方面的教訓。”李東榮表示,“我們現在出的問題,有的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本身不是互聯網金融,但在這個幌子下,魚龍混雜,確實把市場搞亂了。我們現在的方法是把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去除掉。我們創新的本意是好的,但在創新過程當中沒有把風險防范好,這種創新有可能到后來控制不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尚沒有明確的準入標準,即一旦設定準入門檻就需要給互聯網金融企業或者一個金融企業發牌照,發牌照的前提一定是規模達到一定的限度,但一個企業從出生到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一段時間,如果不準入又難以防范魚龍混雜的現狀。
對此,李東榮表示,準入的具體做法是可以研究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基本條件和基本規矩,或者說前提條件,無論是發證還是備案的方式。總之,判斷一個事情要有一點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通過各種方法的綜合管理,不要局促于給他發牌照。
李東榮表示,作為一項新生事物,互聯網確實有許多需要探索的領域和內容,究其本質,互聯網金融始終沒有脫離風險管理的范疇,沒有違背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市場客觀規律,也沒有改變金融風險固有的隱蔽性、突發性、傳延性的特征。因此如何平衡好互聯網時代下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的關系,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和著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李東榮建議, 一是明確分類、精準發力、要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風險,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個層次,對各類傳統風險和新生風險進行準確預測,有針對性的行業準入,投資者適當管理等措施;二是綜合失策,將資金流和現金流全面納入風險監測體系,防止資金和信息實現體外循環,要針對跨界業務實施穿透核查和全流程監管,不留空白和套利空間;三是多方參與、共治共享、確保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機結合,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行業治理和市場監管,通過監管和法律手段及時清理害群之馬。
他還表示,在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體系過程當中,還應該重視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用好用活風險治理的自律機制,首先行業自律本身是有風險緩釋機制的,通過建立信息披露、信息安全、業務經營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和規則,可以降低行業整體發生風險的概率;其次,通過發布自律公約,制定經營管理規則,設置行業組織成員,應該遵守執行的標準和條件等市場化的措施,可以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引導示范作用;再次,行業自律還應該充分反映會員機構的合理訴求,促進監管部門與市場雙向溝通,為政府監管提供全面的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