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05 00:42:42
中海油新能源成立以來業績并不理想。審計署6月29日公布的審計結果中稱,中海油存在盲目投資造成巨額虧損,其中包括新能源項目。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記者 岳琦
幾年前曾滿懷希冀大舉進軍新能源領域,而如今卻不斷脫手轉賣,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的一場“新能源大夢”慢慢醒來。
近日,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新能源)以9.64億元的價格,掛牌轉讓其所持中核匯海風電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海)40%股權。而2015年,中海油新能源還曾以1元轉讓所持植物油業務公司的股權。
中海油新能源成立以來業績并不理想。審計署6月29日公布的審計結果中稱,中海油存在盲目投資造成巨額虧損,其中包括新能源項目。
7月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海油新能源在工商信息中公開的電話,接聽人表示該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隨后,記者聯系中海油總公司新聞發言人求證相關信息,但未獲回應。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目前電力行業整體產能過剩,今年可能更加嚴重,而風電行業前景雖好但目前整體虧損較大,中海油不斷縮小其新能源版圖也是基于大環境做出的選擇。
轉讓風電資產股權
6月29日,中海油新能源掛牌其所持的中核匯海40%股權。根據掛牌信息,中核匯海整體估值23.74億元,轉讓標的對應估值9.5億元,標的掛牌價格9.6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核匯海2014年1月成立,注冊資本19.28億元,主營項目投資、資產管理等。另外,據其控股股東中核匯能官網介紹,中核匯能作為中核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專業從事非核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
風電項目的進展常常出現在中核匯能的官網消息中,但中海油新能源早在2014年就已有剝離風電產業的跡象。彼時,中海油提出“二次跨越”發展綱要,將油氣主業擺在突出位置,新能源業務則“擇優”發展,一改以往風電、煤制氣并駕齊驅的發展態勢。
而在中海油新能源成立之初,風電業務一直是其布局重點。早在新能源公司正式掛牌的前一年,中海油就在渤海灣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站。隨后,新能源公司的戰略陣地又從海上延伸到陸地。
據掛牌公告披露的信息,中核匯海2015年度實現凈利潤1973.78萬元,2016年前5月實現凈利潤3443萬元。盈利狀況尚好,中海油新能源為何要出售該資產?記者7月4日下午致電中海油新聞發言人,但無人接聽。
林伯強分析稱,風電產業前景雖好,但“上馬”太快,目前發電小時數不能達到預期,整體狀況不佳,而在電力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中海油暫時退出風電業務是基于大環境的選擇。
新能源版圖縮減
中海油新能源曾經的業務版圖中,地位最重要的三塊業務是風電、煤制氣和動力電池,其他還包括生物柴油、太陽能等。
在投資超百億終陷虧損之后,中海油新能源板塊的縮減不難理解,而除去風電業務,中海油的新能源業務板塊在其他方面也早有收縮。從目前中海油新能源的工商注冊信息來看,其股東為中海油總公司,投資的企業除中核匯海外,僅有一家風電技術企業。
2015年,中海油新能源曾以1元價格掛牌轉讓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飼料有限公司74%股權。該公司主要加工銷售食用植物油(半精煉),出售時盈利、資產皆為負數,評估價值為5985.4萬元。
新能源板塊曾被中海油列為六大主業之一,但后來悄然撤下。作為“孵化器”的中海油新能源在2014年初,也頻頻被傳已經解散。
記者4日下午撥打工商注冊信息中公開的中海油新能源電話。接聽者告訴記者,他是某研究院的研究員,而中海油新能源早在幾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不過,記者并未聯系到中海油方面予以證實。
除此之外,中海油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也被審計署在公告中點名批評了:中國海油在未對相關風險提示采取必要防控措施的情況下,于2008年批準所屬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一項生物柴油項目投資,2012年建成竣工后即虧損,至2015年轉讓形成損失3.9億元。
林伯強認為,中海油仍舊保有新能源戰略,只不過更重視在優勢領域發展。
(實習生李少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