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8 05:49:23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截至6月30日,全國已經公示2015年度年報企業1816.6萬戶,年報公示率88.3%。開展年報公示三年來,公示率均超過改革前的年檢率。”7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工作座談會上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新增企業數量不斷、企業年報“分母”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公示率還能不斷提高,實屬不易。
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類市場主體已達8078.8萬戶。特別是企業數量,繼續呈逐月上升的勢頭,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一個高潮,前6個月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萬戶。
不過,在市場主體井噴的同時,對監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表示,全國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建設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抓手,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深入的重要依托。目前,正在實行“五證合一”改革,可能以后還會有其他的證合到營業執照上。
●上半年新設市場主體784萬戶
在工商部門的推進下,企業年報公示意識不斷增強。工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已經公示2015年度年報企業1816.6萬戶,年報公示率88.3%。開展年報公示三年來,公示率均超過改革前的年檢率。
與此同時,工商系統還積極推進企業即時信息公示,截至6月30日,全國累計有692.3萬戶企業,通過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即時信息1580.1萬條,公示企業占企業總數的29.6%。
記者梳理地方政府網站及媒體報道發現,工商部門頻頻提示企業主動報送年報。特別是進入6月后,更是加大了提醒的力度。
一位地方工商系統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工商部門對于企業年報公示制度的宣傳力度很大,企業對于年報的重要性意識確實也在提高。但仍有部分企業不夠重視,直到后續因為被警示而影響業務的辦理,才意識到年報的重要。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6月30日前未年報企業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公示,這些企業將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等方面受到限制和約束。
上述地方工商系統人士表示,企業年報與企業自身聯系密切,企業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對年報的重視度。
新設企業方面,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
工商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783.8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平均每天新登記4萬戶。目前,全國各類市場主體已達8078.8萬戶。特別是企業數量,仍然呈現出逐月上升的勢頭,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一個高潮,前6個月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萬戶。
●新設企業新創就業或超1300萬
張茅認為,創業熱潮促進了就業增長,緩解了社會壓力。“目前,鋼鐵、煤炭等一些傳統行業面臨著去產能、調整就業的壓力。這種背景下,全國就業還有增長,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出的創業就業熱潮發揮了重要作用。”張茅說。
張茅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跟蹤調查,到一季度,被調查的小微企業戶均人數7.7人,個體工商戶戶均人數2.8人。據此估算,上半年新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如果按照40%的開業率,新創造的就業超過了130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量的企業涌入市場,對事中事后的監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能夠實現企業信息的歸集和部門共享,極大提高了監管的效率。
據悉,國務院去年印發的《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提出,大力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2016年底前,初步實現工商部門、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
目前,已開展“一張網”建設試點的省市共有七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西、福建和貴州。
數據顯示,目前,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應用,累計訪問量達185億人次,累計查詢量78.5億人次,平均每天有4000萬人次登錄查詢。
張茅表示,這表明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的影響日益擴大,市場主體責任意識和信用意識不斷增強,企業信用約束作用正逐步顯現。
記者注意到,江西省開發建設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已通過國家工商總局的驗收,并且是是全國第一個通過總局驗收的省份。
江西形成了全省的省、設區市、縣(市、區)三級企業信用監管“一張網”,初步建成了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共享、應用的信息化工作平臺。
國家工商總局企業監管局副局長徐曉華曾將“全國一張網”形容為“企業信用信息的完整畫像”,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企業。
張茅透露,今年10月底前,總局再選10個單位進行驗收,有關單位要加快建設進度。其他地區要按照總局部署,做好設計、立項、審批等準備工作,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全系統要上下一致、攻堅克難,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確保在年底前基本滿足當前工作需要,爭取2017年底全部建成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