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賬面躺著37億 中影為何還要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1 22:54:20

          和所有新股一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977)剛剛上市的幾天,毫無例外的連續漲停。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中國電影截至8月11日收盤時,市值已達289.95 億元。而和所有新股不一樣的是,這家股票簡稱“中國電影”(以下簡稱“中影”)的A 股“新兵”,和它的名字一樣,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地位和使命。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和所有新股一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977)剛剛上市的幾天,毫無例外的連續漲停。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中國電影截至8月11日收盤時,市值已達289.95 億元。而和所有新股不一樣的是,這家股票簡稱“中國電影”(以下簡稱“中影”)的A 股“新兵”,和它的名字一樣,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地位和使命。

          8月9日中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從影視明星到影視公司掌門人,日理萬機的中國影視圈VIP 們為了那短短的十多分鐘儀式趕赴現場祝賀。足見其江湖地位。“因為它是‘中影’,國字號影視公司排頭兵。”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在中國做電影,它是繞不過的一個碼頭。”

          在“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政策下,中影和華夏是國內僅有的兩家擁有每年幾十部好萊塢進口分賬大片發行權的公司,而這些大片票房占據國內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這讓中影在整個行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政策紅利的雙刃劍,是政策風險,中影在IPO 報告中亦表示,一旦進口片的發行政策放開,將會對該公司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而在市場化競爭較為充分的影視領域,龐大如航空母艦般的老牌國企中影,毛利潤總額領跑行業,毛利率卻不及華誼兄弟、萬達院線、光線傳媒等民營影視上市公司。

          12年等待,幾度闖關失敗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記者,上市是中影的一個重要發展契機,能否借此平臺更進一步深化改革,讓決策更科學、經營效益更高、管理效率更高,是它能否重回影視龍頭股位置的關鍵。

          對于正值盛年的一代中國電影人來說,中影是一段所有人都抹不去的青春記憶。

          中國電影行業的先驅北京電影制片廠,成立于1949 年,與新中國同齡,誕生了一系列的經典影片。

          到了上世紀80、90 年代,電影工業開始感受到市場經濟的壓力。包括北影廠在內的諸多國有電影單位,靠上級撥款和依靠制片利潤投入再生產難以為繼,依靠銀行借貸制片也困難重重。制片廠年年虧損、還貸無力。

          “要靠國家撥款和地方政府輸血養著。一度輝煌的北影廠面臨危機。”一位電影研究者對每經影視記者說。

          1999年,中影集團成立,將原中國電影公司、北影廠、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等8家單位攬入旗下。“在國企改革的潮流中,中影集團把多個資源單位捏在一起,形成合力。”上述電影研究者表示,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的實力也初見雛形,可因為包袱太重,整體經營情況仍不理想。

          隨著國家對電影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一批民營電影公司嶄露頭角,電影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深化國企改革迫在眉睫。中影集團也曾在10 多年前就規劃上市,但實踐的道路卻是困難重重。

          2004年,中影集團嘗試赴港上市,但因政策限制,上市擱淺。據中信建投相關負責人稱,早在2008 年,他們就參與到了中影改制、上市的工作中。

          2010年末,中影集團聯合央廣傳媒、江蘇廣電、中國聯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集團控股超過90%,注冊資本高達14億元。中影成立之初,就肩負著上市的使命。而此時,華誼兄弟已率先登陸A股創業板,摘下了中國影視第一股的稱號。

          “既然想上市,企業的財務、盈利能力等,要符合規范才行。哪些是良性資產、哪些是不良資產?國有企業把家底摸清楚,要花很多時間。”業內人士回憶道。中影便是集納了中影集團的優質資產,大量院線資源和深厚的發行資源全部匯入中影。

          2011年,韓三平出任中影集團兼中影董事長,再次開啟中影的上市之路。次年,中影進入IPO初審名單??纱撕螅质且欢螘r間的杳無音信。與此同時,光線傳媒、華錄百納等影視公司均已登陸資本市場。

          2014年6月,中影股份發布招股書,登陸上交所,此時也正值國內電影市場高速發展時期,但在2015 年2 月,中影股份卻因申請材料不齊被中止審查。同年6 月更新預披露信息后,上市之路正式明確,并在一個月后通過發審會。但發審委員會同時也對中影提出了詢問問題,包括請充分披露進口片管理政策的風險、說明與中影集團旗下幾家單位是否存在同業競爭等。

          今年7月,中影終于拿到了上市批文。股票名稱不是大家叫順口的中影股份,而是“中國電影”。

          最“有錢”的影視上市公司  募資最多


          翻閱中影IPO 報告,不難看出,這家公司絕不差錢。

          一位熟悉中影的業內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國營經濟時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院線、影院,如今已有很多成為了中影的控股、參股公司。院線業務是中影的重要盈利保障。

          截至2015 年底,中影還擁有3 條控股院線、4 條參股院線、99家控股影院和13 家參股影院,近年票房收入接近全國票房總額的30%,成為中國電影的“現金奶牛”。

          公開材料顯示,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中影貨幣資金約為37.5 億元,其中約37.4 億元放在銀行當存款,光是利息就收了近5000 萬元。數倍于萬達院線在IPO 前的貨幣資金儲備。

          與此同時,中影IPO 募資40.9 億元,堪稱中國影視娛樂上市公司的“最大首發募資額”。2009 年華誼兄弟上市時,募資約6.2 億元;去年上市的萬達院線,IPO 募集資金為20 億元,也不足中影股份的一半;唐德影視IPO 則是擬募資8 億元。

          “請問保薦人,公司財務狀況良好,為什么要上市融資?是否為圈錢?”8月8日在中影網上投資者交流會上,投資者直言心中疑惑。

          據了解,中影此次募資將主要用于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數字影院投資項目、償還2007 中影集團企業債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等。

          對于影院建設板塊,喇培康與投資者互動時稱,中影將繼續加強對控股、參股電影院線的資源整合力度,鞏固全國一線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市級城市,并挖掘全國縣級城市潛力,實現下屬院線公司票房占全國票房40%以上的市場份額,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而這個時候,中國影視行業大環境悄然變化。

          在資本的圍獵下,互聯網、實體經濟等跨界資本大舉進入中國影視行業,全國電影總票房經歷了去年的高歌猛進。熱錢追捧,電影成為一些金融玩家的工具。

          今年暑期檔“票補”退潮、票房遇冷,市場開始擠泡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肯定會有不少影片受到影響,包括中影的《驚天大逆轉》。我認為《驚天大逆轉》是一部良心之作,影片沒有任何的賣弄、投機和急功近利的痕跡,是一部發揮了工匠精神的電影作品。”中影董事長喇培康近期接受《中國電影報》采訪時表示,“但票房不好是事實,也是遺憾,我們不抱怨,誰讓我們的影片趕上了特定的歷史時期呢。我想,如果《驚天大逆轉》放在去年上映,票房可能是現在的三倍都不止。”

          國家隊身份的強勢與尷尬


          “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放在中影募資用途說明中首位出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影可以利用發行、放映板塊的優質資源,吸引社會資金,反哺收入較少的內容生產板塊。從招股說明書中可見,中影的四大業務板塊為“影視制片制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及影視服務業務。”而影視制片制作收入僅占中影主營收入的一成,電影發行占五成。

          “商業大片普遍需要大制作、大投入,風險較大,受制于資金及人才限制,公司在商業大片的產量一直無法迅速提高,影響了公司電影制片制作業務收入的快速發展。”中影稱。“希望中影能抓住上市契機,多拍好電影。”票房分析專家劉嘉表示,對標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同樣也是全產業鏈公司,每年拍出大片、佳片連連。“中影的強項是發行,但沒有上乘的電影,發行能力再強也沒地方勁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影強大的發行體系中,掌握著進口好萊塢分賬大片的發行權,一直為中影貢獻著利潤。也被外界視為最大的“政策紅利”。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等規定,中國進口影片采取“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方式,由中影集團“獨家”承擔境外影片的進口業務,中影和華夏電影承擔發行業務。

          業內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透露,“中影對好萊塢大片的發行權,也意味著對其排片檔期有發言權。大量國產影片希望接受中影的投資,也是希望能夠更好地借助中影在業內的種種資源。”

          強大的資源優勢下,中影2015 年毛利超17 億元,高于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光線傳媒、華錄百納,但其毛利率卻不及這些民營上市公司。

          “由于決策機制不夠科學,市場反應不夠靈活。中影曾流失過不少優質的影視制作項目。不得不說是‘國家隊’的身份尷尬”。一位從業近40 年的“前中影人”對每經影視記者說。“此外,中影也流失了不少人才。”

          正如《人民日報》針對中影上市發表的評論:“對于‘國’字頭的大型文化企業來說,改革的推進更是難上加難,企業歷史積累越深厚,遺留問題就越多;規模越大,涉及方方面面的顧慮和負擔就越多。”

          至于中影登錄A 股市場,能否全面超越民營上市公司的猜想。上述電影研究者認為,“從中影手上掌握的資源來看,它肯定是老大,其產業鏈和民營公司相比是最齊全的。別人是巡洋艦,中影是航空母艦。不過,這艘航空母艦有沒有生銹和壞掉的地方?能不能穩坐老大,規模壯大是一方面,經營效益的提高也不容忽視。”

          比起募資輸血,用市場機制深化改革、激發中國電影的活力,似乎才是中國電影更重要的使命。上市,并不意味著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就此安全著陸,更不意味著中影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終點。“好戲”,才剛剛開始。

          圖說中影上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丁舟洋 和所有新股一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977)剛剛上市的幾天,毫無例外的連續漲停。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中國電影截至8月11日收盤時,市值已達289.95億元。而和所有新股不一樣的是,這家股票簡稱“中國電影”(以下簡稱“中影”)的A股“新兵”,和它的名字一樣,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地位和使命。 8月9日中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從影視明星到影視公司掌門人,日理萬機的中國影視圈VIP們為了那短短的十多分鐘儀式趕赴現場祝賀。足見其江湖地位?!耙驗樗恰杏啊?,國字號影視公司排頭兵?!币晃粯I內資深人士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在中國做電影,它是繞不過的一個碼頭?!? 在“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政策下,中影和華夏是國內僅有的兩家擁有每年幾十部好萊塢進口分賬大片發行權的公司,而這些大片票房占據國內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這讓中影在整個行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政策紅利的雙刃劍,是政策風險,中影在IPO報告中亦表示,一旦進口片的發行政策放開,將會對該公司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而在市場化競爭較為充分的影視領域,龐大如航空母艦般的老牌國企中影,毛利潤總額領跑行業,毛利率卻不及華誼兄弟、萬達院線、光線傳媒等民營影視上市公司。 12年等待,幾度闖關失敗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記者,上市是中影的一個重要發展契機,能否借此平臺更進一步深化改革,讓決策更科學、經營效益更高、管理效率更高,是它能否重回影視龍頭股位置的關鍵。 對于正值盛年的一代中國電影人來說,中影是一段所有人都抹不去的青春記憶。 中國電影行業的先驅北京電影制片廠,成立于1949年,與新中國同齡,誕生了一系列的經典影片。 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電影工業開始感受到市場經濟的壓力。包括北影廠在內的諸多國有電影單位,靠上級撥款和依靠制片利潤投入再生產難以為繼,依靠銀行借貸制片也困難重重。制片廠年年虧損、還貸無力。 “要靠國家撥款和地方政府輸血養著。一度輝煌的北影廠面臨危機?!币晃浑娪把芯空邔γ拷浻耙曈浾哒f。 1999年,中影集團成立,將原中國電影公司、北影廠、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等8家單位攬入旗下?!霸趪蟾母锏某绷髦校杏凹瘓F把多個資源單位捏在一起,形成合力?!鄙鲜鲭娪把芯空弑硎?,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的實力也初見雛形,可因為包袱太重,整體經營情況仍不理想。 隨著國家對電影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一批民營電影公司嶄露頭角,電影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深化國企改革迫在眉睫。中影集團也曾在10多年前就規劃上市,但實踐的道路卻是困難重重。 2004年,中影集團嘗試赴港上市,但因政策限制,上市擱淺。據中信建投相關負責人稱,早在2008年,他們就參與到了中影改制、上市的工作中。 2010年末,中影集團聯合央廣傳媒、江蘇廣電、中國聯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集團控股超過90%,注冊資本高達14億元。中影成立之初,就肩負著上市的使命。而此時,華誼兄弟已率先登陸A股創業板,摘下了中國影視第一股的稱號。 “既然想上市,企業的財務、盈利能力等,要符合規范才行。哪些是良性資產、哪些是不良資產?國有企業把家底摸清楚,要花很多時間。”業內人士回憶道。中影便是集納了中影集團的優質資產,大量院線資源和深厚的發行資源全部匯入中影。 2011年,韓三平出任中影集團兼中影董事長,再次開啟中影的上市之路。次年,中影進入IPO初審名單??纱撕?,又是一段時間的杳無音信。與此同時,光線傳媒、華錄百納等影視公司均已登陸資本市場。 2014年6月,中影股份發布招股書,登陸上交所,此時也正值國內電影市場高速發展時期,但在2015年2月,中影股份卻因申請材料不齊被中止審查。同年6月更新預披露信息后,上市之路正式明確,并在一個月后通過發審會。但發審委員會同時也對中影提出了詢問問題,包括請充分披露進口片管理政策的風險、說明與中影集團旗下幾家單位是否存在同業競爭等。 今年7月,中影終于拿到了上市批文。股票名稱不是大家叫順口的中影股份,而是“中國電影”。 最“有錢”的影視上市公司募資最多 翻閱中影IPO報告,不難看出,這家公司絕不差錢。 一位熟悉中影的業內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國營經濟時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院線、影院,如今已有很多成為了中影的控股、參股公司。院線業務是中影的重要盈利保障。 截至2015年底,中影還擁有3條控股院線、4條參股院線、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參股影院,近年票房收入接近全國票房總額的30%,成為中國電影的“現金奶牛”。 公開材料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影貨幣資金約為37.5億元,其中約37.4億元放在銀行當存款,光是利息就收了近5000萬元。數倍于萬達院線在IPO前的貨幣資金儲備。 與此同時,中影IPO募資40.9億元,堪稱中國影視娛樂上市公司的“最大首發募資額”。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時,募資約6.2億元;去年上市的萬達院線,IPO募集資金為20億元,也不足中影股份的一半;唐德影視IPO則是擬募資8億元。 “請問保薦人,公司財務狀況良好,為什么要上市融資?是否為圈錢?”8月8日在中影網上投資者交流會上,投資者直言心中疑惑。 據了解,中影此次募資將主要用于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數字影院投資項目、償還2007中影集團企業債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等。 對于影院建設板塊,喇培康與投資者互動時稱,中影將繼續加強對控股、參股電影院線的資源整合力度,鞏固全國一線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市級城市,并挖掘全國縣級城市潛力,實現下屬院線公司票房占全國票房40%以上的市場份額,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而這個時候,中國影視行業大環境悄然變化。 在資本的圍獵下,互聯網、實體經濟等跨界資本大舉進入中國影視行業,全國電影總票房經歷了去年的高歌猛進。熱錢追捧,電影成為一些金融玩家的工具。 今年暑期檔“票補”退潮、票房遇冷,市場開始擠泡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肯定會有不少影片受到影響,包括中影的《驚天大逆轉》。我認為《驚天大逆轉》是一部良心之作,影片沒有任何的賣弄、投機和急功近利的痕跡,是一部發揮了工匠精神的電影作品?!敝杏岸麻L喇培康近期接受《中國電影報》采訪時表示,“但票房不好是事實,也是遺憾,我們不抱怨,誰讓我們的影片趕上了特定的歷史時期呢。我想,如果《驚天大逆轉》放在去年上映,票房可能是現在的三倍都不止。” 國家隊身份的強勢與尷尬 “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放在中影募資用途說明中首位出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影可以利用發行、放映板塊的優質資源,吸引社會資金,反哺收入較少的內容生產板塊。從招股說明書中可見,中影的四大業務板塊為“影視制片制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及影視服務業務?!倍耙曋破谱魇杖雰H占中影主營收入的一成,電影發行占五成。 “商業大片普遍需要大制作、大投入,風險較大,受制于資金及人才限制,公司在商業大片的產量一直無法迅速提高,影響了公司電影制片制作業務收入的快速發展?!敝杏胺Q?!跋M杏澳茏プ∩鲜衅鯔C,多拍好電影?!逼狈糠治鰧<覄⒓伪硎荆瑢撕萌R塢六大電影公司,同樣也是全產業鏈公司,每年拍出大片、佳片連連。“中影的強項是發行,但沒有上乘的電影,發行能力再強也沒地方勁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影強大的發行體系中,掌握著進口好萊塢分賬大片的發行權,一直為中影貢獻著利潤。也被外界視為最大的“政策紅利”。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等規定,中國進口影片采取“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方式,由中影集團“獨家”承擔境外影片的進口業務,中影和華夏電影承擔發行業務。 業內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透露,“中影對好萊塢大片的發行權,也意味著對其排片檔期有發言權。大量國產影片希望接受中影的投資,也是希望能夠更好地借助中影在業內的種種資源?!? 強大的資源優勢下,中影2015年毛利超17億元,高于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光線傳媒、華錄百納,但其毛利率卻不及這些民營上市公司。 “由于決策機制不夠科學,市場反應不夠靈活。中影曾流失過不少優質的影視制作項目。不得不說是‘國家隊’的身份尷尬”。一位從業近40年的“前中影人”對每經影視記者說?!按送?,中影也流失了不少人才?!? 正如《人民日報》針對中影上市發表的評論:“對于‘國’字頭的大型文化企業來說,改革的推進更是難上加難,企業歷史積累越深厚,遺留問題就越多;規模越大,涉及方方面面的顧慮和負擔就越多?!? 至于中影登錄A股市場,能否全面超越民營上市公司的猜想。上述電影研究者認為,“從中影手上掌握的資源來看,它肯定是老大,其產業鏈和民營公司相比是最齊全的。別人是巡洋艦,中影是航空母艦。不過,這艘航空母艦有沒有生銹和壞掉的地方?能不能穩坐老大,規模壯大是一方面,經營效益的提高也不容忽視?!? 比起募資輸血,用市場機制深化改革、激發中國電影的活力,似乎才是中國電影更重要的使命。上市,并不意味著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就此安全著陸,更不意味著中影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終點?!昂脩颉保艅倓傞_始。 圖說中影上市
          中影 上市 喇培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亚洲最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精品99精品在线观看区 | 日韩欧美国产偷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