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8-15 19:37:02
貴州省相關區域專家表示,貴州經濟具有后發優勢,在探索新經濟上也走在了全國前列,未來勢必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對當地發展大數據、大金融與大健康等非常有利。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上半年,貴州省GDP以兩位數增速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于重慶市,這讓沿海發達省份也望塵莫及。
8月15日,國務院對外披露《關于設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16】142號),要求其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首要任務,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為內陸地區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2012年國務院針對貴州省發布“國發二號文”之后又一重大的支持性政策。2015年,貴州又獲得了“國字號”的貴安新區與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
貴州省相關區域專家表示,貴州經濟具有后發優勢,在探索新經濟上也走在了全國前列,未來勢必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對當地發展大數據、大金融與大健康等非常有利。
“貴州模式”新添政策推力
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開始告別兩位數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區間,從增速曲線來看,一路下行,今年上半年已低至6.7%。
尤其是那些傳統所謂“經濟引擎”的沿海省份,受海外出口需求疲軟,加上沿海制造業人工成本劇增,制造業外遷明顯,經濟增速開始明顯回落。
相對而言,中西部地區如河南、重慶、貴州、四川等省份卻迎來一輪GDP增速爆發潮,尤其是欠發達的貴州最為明顯。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貴州省GDP總量首次突破9000億元大關,同比增幅10.8%,經濟增速位居全國第2位,已連續4年居全國前3位。外界將貴州高速增長視為貴州模式。
貴州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長黃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貴州這幾年發展很快,主要是2010年確立了工業強省戰略,儲備了很多重大投資項目,經過2011年至2013年的大力建設,2015年以來已進入生產期。”
截至目前,除了富士康之外,包括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觀山湖區吉利整車產業化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已落戶貴陽,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也落戶貴安新區。
盡管如此,貴州作為內陸欠發達省份,開放力度仍顯不夠,這從當地政府頻發“英雄帖”高薪挖人便可一窺端倪。
僅在西部地區,貴州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之前,2012年寧夏自治區已獲批全國首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重慶去年爭取到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對于貴州版試驗區,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今年全國兩會上公開表示,通過試驗區建設,引進更多資金,引進更多企業,引進更多人才,吸引更多游客,讓貴州成為天下英才創業創新的熱土、天下游客旅游度假養生的勝地。
培育新產業升級當地樓市
當前,貴州省尤其是省會貴陽市基于當地特殊的高原生態氣候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大數據、大金融、大健康等三大產業,從目前公開資料來看,這些相關產業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比如,在貴陽落戶并已實現數據交易的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以及初具規模的貴陽互聯網金融特區,已聚集相關企業幾十家等。此外,像位于觀山湖區的“貴州金融城”綜合體項目,已成為全國各類金融企業進軍貴州市場的首選之地。
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高房價的致命負面影響還不是觸動中國經濟體系,而可能會扼殺一大批創業者。
日前,貴州房地產研究院披露數據顯示,2016年6月份貴陽住房月租金每平方米23.24元,相比5年前僅上漲了10.51%,當月貴陽住宅按套計月租均價1435.27元,相比5年前僅漲幅了18%。
在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統計的全國31個省會城市(含4個直轄市)最新房價排名中,貴陽以住宅均價6234元/平方米排名倒數第三,但同比上浮2.35%。
此前,貴州樓市頻出超級大盤,也多以中小戶型的剛需產品為主,一個核心問題是項目密度偏高,弊端在于降低了居住舒適度和品質感,趨同化也嚴重,引來外界不少詬病。
2012年,貴陽樓市因大盤偏多,按當時地產機構統計,住宅均價僅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被外界視為第二個鄂爾多斯,暗藏崩盤危機。但至今,貴陽樓市仍在穩步上行。
當前,整個貴州大力發展大數據、大金融與大健康等新產業,急需大量產業新軍,也對作為居住、辦公與商業等房地產項目產品多樣化較為迫切。
不過,貴州一位房企中層人士直言,當前貴陽樓市沒啥新的刺激點,除非有特色的地產項目出現,比如綠城整個貴州版的桃李春風等。
中天城投作為貴州唯一一家上市房企,從2014年年報表述不難發現,其似乎已嗅到貴州鼓勵產業新政所帶來的新商機,當年就開始探索布局大金融和大健康項目,后續又推出了精品地產戰略。目前,中天未來方舟、中天假日方舟與貴州金融城等成為中天城投旗下特色項目產品。
從目前來看,貴陽樓市已有萬科、保利、綠地、碧桂園等一線品牌,但開發體量與話語權并不如本地房企。在上述房企中層人士看來,這說明貴陽樓市市場化程度仍不高,一線房企開發理念對當地樓市的滲透仍有待時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