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6 19:57:1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依靠改革開放推動發展升級和民生改善。會議稱,適當擴大內需,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環境,關鍵要通過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既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又增加有效供給,對穩增長、增后勁、促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供給側改革再放大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依靠改革開放推動發展升級和民生改善。
為什么要補短板?
會議稱,適當擴大內需,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環境,關鍵要通過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既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又增加有效供給,對穩增長、增后勁、促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有哪些大招?
會議稱,要抓住當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等有利時機,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后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補短板系列措施出臺,背后有哪些投資機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四大方向。
1、重大工程
要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圍繞著力補短板、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等,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推出重大建設項目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形成項目儲備機制和滾動實施的良性循環,同時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2、推進改革
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抓緊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以及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除跨地區、跨流域、跨境項目外,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能放給市場和地方的一律下放。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對民辦與公辦機構在市場準入、職稱評聘、社保定點等方面同等對待。出臺依法保護產權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各類所有制財產的法律保護,增強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動力。
3、創新融資
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按照市場化運作和可持續的要求,以易地扶貧搬遷等為重點科學合理使用專項建設基金,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水利薄弱環節、城市防澇設施建設等投入。注重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再向社會集中推介一批有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推動中央企業增加農村電網、電信基礎設施等短板領域投資。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商業銀行建立健全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評審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在中長期貸款投放、市場利率等方面一視同仁。支持企業通過債券、股權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4、進一步擴大開放利用外資
加快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試點新經驗,出臺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的政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政府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