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6 01:36: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記者 吳林靜
馬航MH370事件在航空史上敲響的安全警鐘注定長鳴,時隔兩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發展脈絡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今年6月30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任命彼得·貝柳(Peter Bellew)為首席執行官兼常務董事,彼得是自2014年馬航MH370航班和MH17航班接連失事以來任命的第三位CEO,他肩負確保馬航扭虧的重任。
昨日(9月25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間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馬航在“MH370后時代”的重整策略專訪了彼得。他表示,“我們沒有計劃做廉價航空,現在在做的是投入更寬敞的座位,調整經濟艙價格使更多消費者接受,公司新定位將為市場提供更好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在全球市場布局中,彼得表示,中國是馬航極其看中的版塊,未來馬航將從中國和馬來西亞市場獲得更多收益。
“安保問題對我們影響巨大”
環球飛行咨詢公司高級顧問理查德·伊萬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無法預測航空安全會在將來變得多么重要,因為眼前問題已經足夠嚴重。”
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總裁Tewolde GebreMariam(中文譯名高天德)表示,“航空安全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出行需要。”
在“聞安保色變”的航空業,馬航成為重災區。2015年7月,飛機事故數據中心(JACDEC)發布的2014年度航空公司安全排行報告顯示,由于MH370和MH17兩起重大安全事故,馬航位列世界十大最危險航空公司首位。
目前,馬航MH370的搜索工作還在繼續,盡管搜索面積超過11萬平方公里海域、時間跨度兩年半,但依然收獲甚微。彼得坦言,“對我們來說,安全問題非常重要。安保帶來的恐慌,在過去幾年對我們影響巨大。”
無論是馬航內部還是輿論,如何在航空安全上重建信心都是馬航必談的重要命題。彼得稱,“我相信我們已經竭盡所能,我們在安全保障上已經有了十足進步,我們將在未來每一天為之努力。”
彼得透露,馬航在事故后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安全系統,“以期能實時追蹤到馬航派出的每一架飛機。”同時,他建議機場應該適度減少航站樓的基建投入,轉而著力安保建設,并在安保方面與航空公司通力合作。
“我們不做廉價航空”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運營成本過高,馬航自2011年就開始連年虧損。2014年MH370和MH17接連兩起空難事件,對這家航空公司造成致命打擊,大股東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宣布私有化馬航,以解決其嚴重虧損。2014年12月15日,馬航正式從吉隆坡交易所退市。
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8月馬來西亞政府鼓勵馬航向廉價航空轉型,有助于馬航獲得稅費優惠并節約運營成本。
“我們沒有計劃做廉價航空。”彼得斬釘截鐵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有非常好的商務艙和商務服務,馬航現在要做的是把現有商務艙項目做得更好,使座位更寬敞。”同時,彼得表示馬航將調整價格,“未來會提供更多低價座位。”
“但是,我們不是要做廉價航空,只是要提供更好價格和更優服務。”彼得強調,為彌補之前馬航受到的負面影響,“提供更好食物、更寬座位、更干凈的機場,以及提高準點率,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馬航在前一任CEO米勒的主持下,削減了6000名員工并淘汰部分客機,停飛了不少虧損長途洲際航線,再加上政府資助,“上個季度馬航獲得了很好的營收,但第二季度(實現盈利)會困難一些”,彼得預測之后一段時間馬航的業績依然會有波動。
彼得向記者透露,馬航重新修正了自己做“全服務航空”的定位。雖然這成為外界擔憂的焦點,但彼得表現得信心十足,還給出了重整時間表:力爭在2017年實現收支平衡,2018年達到盈利目標,2019年重返資本市場。
“未來將新開四五條中國航線”
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調整機型帶來的成本控制,成為彼得盈利承諾的兩大理由。
事實上,面對全球經濟下行,航空巨頭們都將增長潛力押在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據理查德·伊萬斯的研究,在現在及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航空客運量增長率在5%左右,而中國為9%。
“中國市場非常龐大,我們相信會有很多機會在中國。”彼得同樣透露出對中國市場潛力的看好。彼得還提到了一項中國護照數量的統計數據,“此前統計顯示只有4%的中國人擁有護照,目前每年新護照增速在12%左右,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境游,僅從流量看就是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
針對中國市場,馬航規劃未來一年將新開通4~5條新航線。彼得提到,“我認為其中唯一的局限性來自馬來西亞能夠提供多少住宿服務項目。馬航希望能開展更多商業合作,開發旅游潛力。”
開源亦節流,對于仍陷虧損泥潭的馬航來說,在客運量恢復的時期,需要做好成本控制的長期規劃。9月初,馬航開始與中國及其他東盟國家的航空公司談判,準備轉讓旗下6架空客A380飛機。
“運行A380,其成本和收益難以把握。”彼得提到處置這批飛機理由時稱,“A380還需經過更多測試才好投入使用。”由此,馬航正傾向購買其他機型,兼顧寬體同時滿足其控制成本的訴求。(實習生陳星對本文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