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精算師拆解香港保險 分紅、儲蓄理財功能才是吸引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7 01:23:19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上半年香港保險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保險行業上半年總保費收入2075億港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達到了37%,而2015年底,這一比例還僅為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珠寶還是奢侈品?都不是!近幾年,香港保險已成不少內地居民赴港“買買買”旅程中的重要一站。雖然監管不斷發出風險提示,但內地客“赴港投保”熱度依然不減。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上半年香港保險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保險行業上半年總保費收入2075億港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達到了37%,而2015年底,這一比例還僅為24%。

    這些讓內地客瘋狂的香港保險產品究竟有何不同,其與內地保險產品在設計和保障方面有哪些出入呢?在17屆中國精算年會上,太平洋人壽精算部副總經理陳謙給出了答案。

    低費率高保障是熱銷點

    2010年以來,內地客戶拉動香港壽險的新保保費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內地客戶的年化新保貢獻已占其年化新保保費的34%,規模新保保費占24%。

    據相關媒體報道,最受到內地客追捧的香港保險產品有兩大類型,分別是終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險和保障成分極低、近乎完全就是儲蓄投資的終身分紅保險。

    “責任簡潔,保額分紅以及后期的高利益演示是內地消費者赴港購買重疾險主要看重的。”陳謙以香港熱銷的重疾產品危疾終身保產品為例,其保障責任明確劃分為四大塊:身故保障、嚴重疾病、特定疾病、預支疾病,并贈送額外保障,且每方面的保障和賠付都標注的十分清晰。

    同時,分紅也是吸引消費者的因素之一。跟內地產品對比,危疾終身保與內地某款保額分紅產品在病種和責任方面比較接近,最大的優勢是費率低、重疾也參與分紅。“除保障條款外,香港與內地最大的不同是,香港的重疾險產品也參與分紅。”某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投保人在香港購買一份保額100萬元的重疾險產品,保額隨著分紅會遞增,以抵御通貨膨脹,相比之下,投保人在內地購買的重疾險產品,保額始終是100萬元。

    除了保障功能,較強的儲蓄和理財功能也是香港保險產品吸引消費者的原因之一。“如香港雋升,提供美元版,其是一款具有較強儲蓄功能的終身壽險,通過現金價值和紅利實現資產增值。”陳謙表示,而內地產品普遍采用生存給付+附加萬能賬戶來實現客戶增值。同時,香港保單在費率管理方面比較靈活,首期保險費可打折,如雋升曾經階段性對于保額達4萬美元/32萬港幣以上提供一定折扣優惠。

    不過,香港保險并非有益無害,其雖在演示和銷售靈活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風險。如費率不保證風險、紅利收益不確定性風險、流動性風險、退保風險和匯率風險等,這些也在保監會的風險提示中多次被提及。

    內地險企可從兩方面入手改善

    無論如何,香港保險能吸引眾多消費者趨之若鶩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內地險企想要讓消費者的目光停留在自家的產品上,還需從產品入手。那么作為內地保險業的同行們,又改如何調整經營策略和產品設計呢?

    “隨著供給側改革和各類型產品費改的推進,內地保險產品需升級責任,擴充保障范圍,提高保障程度和靈活性,以滿足客戶的差異化保險需求。”陳謙表示,若內地同類分紅產品和香港價格可比,則需要降價30%左右,在此基礎上,產品價值率將大幅降低,若要與香港保險競爭的同時,維持價值水平,還需險企不斷提高自身經營管理。

    比如,加強分紅險的資產負債分紅管理,根據產品的負債特性設置投資策略,提高投資收益,維持長期投資收益穩定,做好分紅險的可分配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股東資本成本,從而降低貼現率要求;嚴控銷售誤導,加強保單品質管理,提高保單繼續率,更好地支持現金流管理,攤薄保單成本,實現規模效應,降低費用成本;做好發生率經驗管理,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差異化產品等。

    產品創新和管理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在險企提高自己的同時,對監管也提出了一些期許。

    “比如現金價值計算是否能夠有更大的靈活性,但低現價不等于高繼續率,保險公司需要規避通融退保風險。”陳謙從四個方面給監管創新提出了建議,香港長期險也可以贈送和提供費率優惠,內地保險在贈險的保險期間和贈險額度方面都有規定,如無法贈送長期保險,內地監管能否嘗試對贈險制定更加寬松的管理,但也要看保險公司能否駕馭銷售的靈活度、能否做到行業自律;十幾年前健康保險可以開發成分紅型產品,但由于經營不善被叫停,隨著內地公司在重疾險開發管理經驗的增加、行業重疾表的推行,是否試點重新放開重疾保險的分紅限制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香港保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