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01 09:22:03
此次深交所針對市場關切的“老千股”問題,通過總結分析相關典型案例,梳理出“老千股”的特征,提示關注部分業績差、股價低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大比例折價供股或配股、頻繁分拆合并股份的行為,投資者權益可能受損等風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記者 袁東
9月30日,深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了《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及相關業務規則。除了《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外,深交所還發布了與深港通相關的其他七大業務規則。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注意到,深交所及港交所對“老千股”的問題都格外重視。此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對“老千股”專門撰文進行討論,而此次深交所針對市場關切的“老千股”問題,通過總結分析相關典型案例,梳理出“老千股”的特征,提示關注部分業績差、股價低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大比例折價供股或配股、頻繁分拆合并股份的行為,投資者權益可能受損等風險。
八大業務規則正式發布
深交所在9月30日正式發布了與深港通相關的八大業務規則,包括:《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港股通交易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港股通委托協議必備條款》、《關于深港通業務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關事項的通知》、《香港結算參與網絡投票實施指引》,以及修訂后的《股東大會網絡投票實施細則》和《交易規則》。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港通業務規則的制定充分吸取了滬港通成功經驗,體例架構和主要內容與滬港通基本保持一致,同時突出了深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特色,擴大標的股票范圍,引入市值篩選標準,切實防范中小市值股票跨境市場炒作和操縱風險。在此基礎上,結合滬港通開通以來的運行經驗和實際情況,吸納市場對部分規則的反饋意見,經與各方充分溝通,形成并發布了交易所層面的相關規則。這些規則規定了深港通業務的基本模式、交易結算機制和監管要求,明確了證券公司落實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交易風險揭示等客戶管理的具體要求,確定了在兩地規則存在差異、股東結構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深股通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的信息披露監管各項安排,以及香港結算作為名義持有人行使股東權利、聯交所子公司作為交易參與人參與交易等事項。
該負責人表示,《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等規則的發布,標志著深港通業務規則基本齊備,基礎制度已成體系。下一步,深交所將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會同有關各方,精心準備、密切協同,繼續扎實做好各項業務和技術準備,深入開展市場組織、投資者教育和業務培訓等工作,全力以赴確保深港通平穩啟動、安全運行。
采納41條修改意見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了解到,在今年8月26日至9月9日,深交所就《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港股通交易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港股通委托協議必備條款》分別向市場和相關交易、結算參與人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91條反饋意見,分別來自證券公司、香港證監會、聯交所、律師事務所和個人等。總體而言,市場各方對上述規則內容表示認可,也提出了一些優化和完善的意見建議,深交所經認真研究,采納了41條意見,并對相關規則進行了修訂完善。
對于上述采納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增加市場特別關注的風險揭示、根據業務運作實際明確具體操作、完善相關規則條款表述等方面;對于有投資者提出的降低或取消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要求、調整港股通紅利稅率等意見,將隨著市場發展和條件成熟,會同相關各方研究處理。
對于市場廣泛關注的個人投資者參與港股通交易的問題,個人投資者的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資產合計仍需不低于50萬元人民幣。
“老千股”問題被特別關注
深交所指出,鑒于港股通標的涵蓋了部分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相關中小市值股票普遍具有規模孝業績不穩定、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等特點,《港股通交易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特別強調了以下幾類風險:一是結合標的股票范圍擴大,揭示部分中小市值股票公司基本面變化大、股價波動較大等風險;二是基于兩地規則和制度差異,明確香港市場沒有退市風險警示和退市整理安排,強調股票可能長期停牌和直接退市、退市后名義持有人服務可能受限等風險;三是針對市場關切的“老千股”問題,通過總結分析相關典型案例,梳理出“老千股”的特征,提示關注部分業績差、股價低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大比例折價供股或配股、頻繁分拆合并股份的行為,投資者權益可能受損等風險。
事實上,不僅內地交易所提出注意老千股,連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于9月11日專門撰文《關于“老千股”》討論了此問題。他直言“老千股”主要是指大股東不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而主要通過玩弄財技和配股、供股與合股等融資方式損害小股東利益。
李小加還指出,對于缺乏港股投資經驗的內地投資者,一定要買自己了解的股票,不要輕信小道消息,遠離誘惑。“初次出海投資的內地投資者如同初學游泳的人,應該先去淺水區練習,然后才去深海遨游。”李小加最后提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