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0 21:54:55
新開源證券代表邢小亮認為,目前三家處于精準醫療領域的子公司規模都還比較小,從營收及實現利潤的能力上講,依舊是上市公司傳統的PVP等醫療輔料占大頭。但三家子公司發展勢頭良好,精準醫療領域業務很受公司重視。
每經編輯 張瑩
每經實習記者 張瑩
瞅準我國精準醫療行業起步紅利,原以醫用輔料化工產品PVP生產為主業的新開源(300109.SZ)憑旗下三家精準醫療領域子公司在高端醫療行業內獲得一席之地。
借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立項,新開源子公司長沙三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濟生物)獲得與北京大學合作參與項目研究的機會。為此,新開源在北京設立項目公司協助公司精準用藥鏈條研究體系的建立。
新開源證券代表邢小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平臺實際為新開源在北京設立的一家子公司,為配合研究的順利進行,此次將公司更名為北京新開源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開源精準醫療)并將股權等價轉讓給旗下三家子公司。與此同時,這三家子公司將在協商的基礎上對新開源精準醫療增資至不低于5000萬元。
設配套平臺協助藥物測評
新開源10月10日公告稱,旗下子公司三濟生物將聯合北京大學在內的5家單位,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從事“藥物基因組學與國人精準用藥綜合評價體系”項目的研究。
邢小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在許多企業的競爭中,子公司三濟生物取得與北京大學合作的機會,主要因為開展分子診斷等精準醫療研究的業務時間較長,與國內四十多家醫院有合作關系,病患樣本比較多。
同時,邢小亮提到,股權轉讓完成的新開源精準醫療將配合三濟生物,為已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一百余種藥物進行針對中國人的一致性和適應性評估。原公司注資3000萬元,其后計劃將增資至5000萬元。與此同時,新開源將會把在該公司的出資份額等價轉讓給三濟生物、晶能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能生物)及武漢呵爾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呵爾醫療)這三家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新開源精準醫療未來將主要從事精準醫療的臨床研究。借助在本次項目中與北京大學的合作成立精準用藥測評平臺,不僅深化其現有業務覆蓋面,并為其未來藥物精準開發打下基礎。
瞄準國內精準醫療紅利
精準醫療目前在我國尚屬于新興領域,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還不足兩年。
據國元證券不久前發布的研報,2015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療計劃。不久之后我國也成立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并規劃截至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
作為一家傳統上以醫療輔料生產為主業的企業,新開源是目前國內唯一能生產PVPK12(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廠商。邢小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目前的盈利依舊大多來源于傳統的醫療輔料生產業務,擁有1000多家客戶。但由于醫療輔料產品本身用量的限制,產品的銷售總量并不大。
邢小亮表示,公司瞄準準精準醫療行業起步紅利,在2015年初收購了呵爾醫療、三濟生物和晶能生物三家精準醫療領域公司,技術上分別對應早期腫瘤診斷、分子診斷和基因測序這三項業務。
據新開源2016年半年報,呵爾醫療、三濟生物和晶能生物三家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約5999萬元,約占上市公司總營收的30%,共實現凈利潤1713.29萬元,約占上市公司總營收的40%。
對此,邢小亮認為,目前三家處于精準醫療領域的子公司規模都還比較小,從營收及實現利潤的能力上講,依舊是上市公司傳統的PVP等醫療輔料占大頭。但三家子公司發展勢頭良好,精準醫療領域業務很受公司重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