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30 20:55:15
前后四次買入,耗資不菲,那么恒大地產究竟賺了多少錢呢?
每經編輯 魏瓊 隋丕寧
每經記者 魏瓊 隋丕寧
在輿論關注恒大人壽掃入哪些A股市場上市公司之時,恒大地產也再度出手了。這一次的標的,依舊是廊坊發展。
10月30日晚間,廊坊發展發布公告稱,于10月29日收到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來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28日在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1900萬股,成交均價29.35元/股,共計耗資5.58億元,占公司總股本5%。這是自4月11日、12日買入廊坊發展以來,恒大地產第四次買入廊坊發展。本次權益變動后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60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
前后四次買入,耗資不菲,那么恒大地產究竟賺了多少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自4月11日、12日首度買入廊坊發展以來,恒大隨后又進行了三次增持。4月11日、12日,恒大地產連續兩次買入廊坊發展,共計1902.8萬股,均價15.3元/股,累計耗資2.91億元。
7月27日至29日,恒大再度分三次買入廊坊發展,共計1899萬股,均價14.06元/股,累計耗資2.67億元。
8月4日,恒大又增持廊坊發展,共計1900萬股,均價20.98元/股,共耗資3.99億元。
記者統計發現,恒大買入廊坊發展前后共耗資15.15億元。以10月28日收盤價29.18元/股來簡單計算,截至目前,恒大通過廊坊發展已經實現7.05億元浮盈。
根據廊坊發展發布的三季度報顯示,廊坊發展前三季度虧損擴大,恒大對廊坊發展青睞有加,究竟為何?恒大頻繁在A股市場買入股票,攪熱A股“一池春水”,又隱藏著怎樣的野心?
恒大再出手持股廊坊發展20%
根據廊坊發展10月30日發布公告顯示,恒大再度出手增持廊坊發展,截至目前,持股比例達到20%,超越廊坊控股,再度成為第一大股東。
早在8月8日,廊坊發展曾公告顯示,恒大地產在持股達到15%之后表示,自前次增持之日起12個月內,恒大地產擬通過在二級市場擇機增持廊坊發展股份,增持金額不少于5000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面對恒大的一步步增持,廊坊控股也不愿放棄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持股比例達到15.3%。而通過恒大的此次增持,改變了兩大股東持股相當的狀態。
據廊坊發展發布的三季報顯示,1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1651.35萬元,同比增長275.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30.68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虧損0.0403元,上年同期虧損0.0053元,虧損擴大。
為何恒大會不斷增持虧損的廊坊發展?接近恒大的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恒大主要是看中京津冀地區的長遠發展,廊坊發展優質的土地儲備為恒大未來發展帶來利好。
廊坊控股官網顯示,其在臨空經濟區、萬莊新城、新興產業示范區分別擁有權益建面達到4500萬平方米、924萬平方米、5472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廊坊發展為廊坊市國資委唯一的上市平臺,在開發廊坊區域園區土地方面擁有一定優勢,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區位優勢將凸顯。恒大的管理模式對廊坊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能穩定和提升股價,為股東帶來利好。
恒大投資股票的初衷
目前A股市場已經成為恒大的一大主戰場,恒大所到之處,股價波動加大。自恒大4月11日入股以來,廊坊發展股價上漲幅度已經超100%。
“恒大概念股”攪熱了A股市場的“一池春水”。繼國民技術三季報曝出恒大人壽已成第一大股東后,梅雁吉祥的三季報又顯示,恒大人壽也成為了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10月27日晚,積成電子發布的三季報顯示,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傳統組合A持有積成電子2.81%的股份,位列公司的第八大股東。而前一天,恒大人壽還出現在棟梁新材與中設集團的三季報中。
據不完全統計,恒大人壽在A股市場已經持股超20家上市公司股份。
從投資的上市公司所在行業來看,恒大傾向于購買地產股票,包括嘉凱城、廊坊發展、金科股份、粵宏遠A、深深房A、以及萬科A在內的6只股票均為地產股,還投資了3只建筑裝飾股,屬于房地產上下游產業。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恒大概念股在A股市場上還是很受追捧的,曝光之后帶來股價上漲,有利于恒大后續的持倉。
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劉策認為,在資本配置荒之下,房地產被調控,大量的資金需要尋求出路。從寶能入股萬科,姚振華一躍躋身地產富豪前十名可見,在股票市場的投資可能獲得比地產業務更大的回報,這也許是恒大投資的初衷。
接近恒大的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恒大人壽在A股大面積買入股票,是為了進行資產管理,是財務投資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