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資本“打兔子”催生行業泡沫 創新藥投資方式應轉變為“種莊稼”?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3 00:16:34

          “中國目前的健康產業來講需要泡沫。”在這種觀點下,企業家們樂于與資本互動,但如果創新完全受制于資本的推動,林剛則表示擔憂,“我很擔心見光死”。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新藥研發領域目前是否出現了泡沫?在第八屆中國醫藥企業家年會暨2016醫藥產業創新論壇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包括必康集團總裁香興福、康哲藥業董事長林剛在內的多位企業家對此持肯定答案,甚至有人認為,“就看你能不能踩準泡沫的點”。

          “中國目前的健康產業來講需要泡沫。”在這種觀點下,企業家們樂于與資本互動,但如果創新完全受制于資本的推動,林剛則表示擔憂,“我很擔心見光死”。

          在專業投資機構人士看來,創新藥投資方的角色應該從“打兔子”逐步過渡到“種莊稼”。

          “打兔子”造就冷熱不均

          據悉,一款新藥的研發耗時耗力,動輒需要數十年的時間,花費數以億計。不過,臨近上市時新藥背后的巨大潛力和市場回報率卻能被資本嗅到,因此這個階段的“扎堆”現象顯得頗為常見。

          “大家可以看下所有咱們現在搞的所謂靶點,弄來弄去都是海外先找到靶點,然后在國內跟著做,比如人家搞一個PDL1,咱們也跟著創新。”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在會議現場直接指出了資本對某些領域蜂擁而上的根源,就是“都想著快出產品,快出結果”。

          新藥研發形式上分為臨床前研究,臨床Ⅰ、Ⅱ、Ⅲ期試驗等,目前我國資本被詬病的是,藥物研發前期投資者寥寥,而在后期新藥快上市之前大量資本聞風而動,不惜一擲千金。上述現狀被國投創新執行董事尹正形象地稱為“打兔子”式的投資。尹正認為,現在一些投資人著力于去買、甚至去搶已經成熟的項目,但其實資本應該和企業、技術共同發展。

          尹正舉例說,對于業內很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華人科學家張峰曾在《科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很快就有風投去找他,并成立了企業。現在這個企業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5億美元左右。”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資本市場也要完成一個專業化的過程。”尹正提出,這意味著未來投資方的角色,應該從“打兔子”逐步過渡到“種莊稼”。

          同時,由于基礎性研究水平差距大,各個藥物領域的新藥研發也“冷熱”不均。諸如腫瘤類基礎性研究積累相對較好,投資方也有一些案例可供參考,因此興趣更大;而對于基礎性研究相對薄弱的領域,比如老年癡呆,就缺乏成功的投資經驗,資本不會貿然行動。

          泡沫圓夢還是“造夢”?

          創新藥投資吹起泡幾乎成為行業共識,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泡沫背后的資本追捧并不見得是壞事。

          香興福表示,即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泡沫其實有其有益的一面。“它可以聚集人才、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一個領域快速成長。當然,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它是雙刃劍,就看你能不能踩準泡沫的點。其實對于中國目前的健康產業來講,需要泡沫。”

          林剛看待“泡沫”的態度非常實際。在他看來,做藥物創新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為健康而做的創新,這未免有些“實業家大把拿錢玩”的嫌疑,他曾耗時18年、耗資五六個億做新藥,到現在仍沒有結果。另一種思路則是從企業營收的角度去考慮,林剛稱之為“為賺錢而做的創新”,也就是有一個靶點,企業就趕快去做出來,獲得一個獨家,目的是為了賺錢。

          “現在的創新是資本推動型的,資本很熱,把它(即藥物創新)當成一個重要的賺錢手段,我很擔心見光死。我們很多品種做出來了,拿去賣了,能不能這么快賺錢?如果不能迅速賺錢,那么對我們整個創新體系是有傷害的。”林剛說。

          “泡沫”對藥物創新產業的作用,到底是在圓夢還是“造夢”?身處其中,簡單的“是”或“非”未免顯得草率。不過,在這背后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新藥投資的專業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

          正如尹正所說的,目前資本市場在醫藥板塊的基金,大部分的投資和存續期是三到五年;但一個新藥的研發周期實際上是十年到十五年,因此我們看到的“過熱”、泡沫”,本質上是合理定位投資階段的問題,藥物創新的專業資本市場生態圈亟待形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創新藥投資方式催生行業泡沫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大乳大屁股系列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三州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