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3 14:33:57
“這件事對于CBA、球員、贊助商都是雙輸局面。李寧花了20億來贊助,最后難道就落得一個‘穿李寧鞋不安全’的名聲?而對于CBA聯賽來說,合同白紙黑字,連主贊助商的權益都保護不好,以后還有誰愿意花錢來贊助?”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記者 陳耀霖
CBA的新賽季已經開打,但是沒想到最先贏得關注的不是某一場精彩的比賽,而是一雙小小的球鞋。
▲圖片來源: 東方IC
在昨晚結束的CBA聯賽第二輪中,一場廣東德比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這不僅是易建聯從NBA回歸后的首秀,此外易建聯將穿什么牌子的鞋出場也成為球迷關心的話題。
剛開始的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作為耐克的簽約球星,易建聯遵守了CBA的規定,穿著李寧運動鞋出場,但是在比賽進行到第二節的時候,劇情發生了變化,易建聯在完成一次防守后俯身脫鞋離場,換鞋返回后幾經溝通,最終成功站上了賽場。然而這一違反籃協規定的行為隨后引發軒然大波。
球鞋,又不僅僅只是球鞋。有人不禁會問“為CBA豪擲20億的李寧,難道沒有一雙易建聯合腳的鞋嗎”?
賽場上“一脫”、“一穿”惹風波
易建聯剛從NBA回歸,他的賽場表現沒有受到太大關注,一場“換鞋風波”卻鬧得如火如荼。
在昨晚廣東與深圳的CBA比賽中,易建聯腳蹬李寧鞋出戰了這場比賽。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比賽中整理球鞋無果的阿聯,直接脫掉了“李寧”扔在籃下,走回替補席。隨后,又嘗試換上貼住商標的耐克球鞋,但被禁止出場,然后卻又成功返場。
簡短回顧事件過程:
1、穿:首先易建聯穿著李寧的鞋子登場了。
2、脫:打了一會兒就脫了,而且是比賽過程中脫,鞋子也留在了場地內。
3、穿:換上了自己贊助商耐克的球鞋準備登場。
4、拒:按照聯賽規則,裁判拒絕易建聯穿著違規球鞋登場。
5、退:易建聯直接回到了休息室。
6、穿:第三節,易建聯又穿著自己的贊助品牌耐克登場了。
7、打:最終打完剩下的比賽。
易建聯這一行為違反了CBA的商業規定。
按照CBA與李寧方面簽訂的合同,李寧擁有運動裝備的相關權益,所有CBA國內球員必須穿著李寧球鞋,才能打比賽。此前,王哲林、周琦就因為穿耐克鞋而遭到籃協禁止出場,還面臨禁賽處罰。
事實上,CBA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球鞋”風波,往年,一些大牌球星可以通過“貼標鞋”政策穿自己的贊助商品牌。而今年,中國籃協干脆取消了“特許貼標鞋”,讓CBA的“球鞋爭議”愈演愈烈。
▲此前網上傳出的中國籃協取消“特許貼標鞋”的通知
賽后,易建聯在接受采訪時無奈表示:
“我清楚這是商業的斗爭,我穿鞋是因為腳、跟腱有傷,所以比較小心。在2010年的時候,穿錯了一款鞋,導致跟腱發炎。這次申請的鞋子,賽前試過了,不是說李寧鞋子不行,他們是很好的公司,只是我的腳真的是有傷在那里,我跟技術臺在比賽期間請示過,自己的腳受不了,技術臺說沒辦法,要堅持。應該說這場球,我也沒辦法,規定就是規定。后面怎么辦?我也不知道。”
而爭議的焦點,對于籃協對球員球鞋的限制規定,易建聯持何種看法?“作為CBA球員,我們有義務去遵守籃協的規定,這是你的義務。但球鞋的權利,這是商家可以爭取的一個部分,我相信也是籃協可以為球員保護的一個部分,希望以后有所改善吧。”
今天早上,易建聯又通過微博道歉,他寫道:“由于當時腳的不適與疼痛感一度讓我情緒起伏在場上做出的不適當行為………我們都應有責任去維護好我們自己的聯賽。如有責罰,我愿接受。”
20億大合同難買阿聯“歡心”?
這一場換鞋風波,無疑給中國籃協出了一個難題。一雙球鞋,不僅僅是球鞋,背后是兩大運動品牌的暗中角力。
2012年時,李寧公司以20億的天價簽約CBA,成為了未來5年CBA聯賽的裝備品牌贊助商。在李寧之前,安踏的合同贊助費是4000萬/年。
根據當初簽訂的合同,李寧有權禁止任何競品出現在賽場上。而后來因為推行新規,籃協在執行的時候出臺了緩沖政策,每個賽季有5個穿競品的名額,品牌只需為每個名額支付10萬元補償款,這也就是所謂的“貼標鞋”政策。
▲圖片來源: 東方IC
在豪擲20億以后,李寧將競品名額的補償款漲到50萬,效果立竿見影。除了耐克,國產品牌均沒有再給旗下球員購買穿鞋名額,一些違規穿鞋的球星還遭到高額罰款。
“球鞋風波”可謂一直困擾著CBA。本賽季,李寧與CBA合同來到最后一年,在此背景下,李寧干脆直接取消了“貼標鞋”政策。中國籃協也向俱樂部正式發文通知,所有球員都必須穿著李寧球鞋比賽,不允許特例。
籃協還規定,如有球員在公開社交平臺故意貶損、指責聯賽和贊助商的行為,將按照聯賽有關規定予以處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周琦、王哲林在本賽季穿著耐克鞋出場遭禁后,就在微博上發聲控訴,引起媒體關注。此后,易建聯在球場上“一脫”“一換”,更將事情推到輿論頂點。
網友們對此討論熱烈,支持易建聯者有之,當然也有人表示應該遵守規則,贊助商的權利也應該被尊重。
對此,籃球產業觀察者付政浩分析稱:
“這件事對于CBA、球員、贊助商都是雙輸局面。李寧花了20億來贊助,最后難道就落得一個‘穿李寧鞋不安全’的名聲?而對于CBA聯賽來說,合同白紙黑字,連主贊助商的權益都保護不好,以后還有誰愿意花錢來贊助?”
商業精神如何履行成為爭議焦點
在這次風波中,CBA球員的“商業契約精神”成為輿論探討的焦點。
今日,新華社發表評論稱——易建聯任性“棄鞋”傷害的是CBA。新華社表示,“也許這位當下最大牌的男籃國手希望表達的是對聯賽服裝球鞋贊助商的抗議,可實際上他傷害的是中國職業球員們賴以生存的CBA聯賽。”
“CBA聯賽是否應該打包出售球員的“選鞋權”,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新華社評論寫到,“如果各俱樂部認為此舉不合理,完全可以在聯賽新的贊助合約簽署前就此與中國籃協進行協商,既然現在的合同仍在執行,CBA聯賽的現行規定也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易建聯、周琦、王哲林們應該和其他球員們一樣遵守規則。”
實際上,綜觀全球各國的頂級職業聯賽,幾乎沒有壟斷出售球鞋權益。而在CBA的“老大哥”NBA,球星的球鞋品牌都是個人選擇。懶熊體育創始人黎雙富分析稱,CBA的球鞋風波爭議多年,根本原因在于當時聯賽對球鞋權益“打包賣”。而在商業運作相對成熟的NBA,球星都自主選擇球鞋、球鞋品牌多,宣傳渠道廣,球星和聯盟商業價值其實更大。
不過,也有聲音認為,李寧的20億贊助,給當時聯盟發展帶來很大好處。在李寧天價贊助前,CBA是沒有分紅的,但近幾年,每個賽季每支俱樂部都可以分紅1500萬元以上。比起貢獻,李寧得到的球鞋權益也當時“應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賽季以后,CBA版權和官方贊助商的合同都將到期,有中超5年80億合同在前,屆時CBA版權會達到怎樣的天價引人關注。而在李寧這份5年20億的贊助合同之后,無論接盤者會是誰,“球鞋權益打包賣”的現象,或許都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