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4 22:28:39
大江東去,帶去的不僅是繁華富庶,還有無數人的青春年華。
一線城市,猶如四個巨大的磁石,將人、財、物這些最重要的資源。從960萬平方的公里土地無情地吸附過來。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成功的案例也集中于這4個城市。這從A股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數量即可得到佐證。
北京上海廣東三地(沒有深圳和廣州單獨的數據,以廣東全省為例),A股公司總數量為989家,接近A股公司總數量的三分之一;三地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為3788家,占掛牌公司總數的39%。
這是股轉系統公布的一份新三板掛牌公司熱量圖,越接近紅色代表當地掛牌公司數量越多,也意味著當地的創業氛圍越濃、創業效果越好。
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僅僅依靠四個一線城市帶動顯然做不到公平全面,更多的內地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同步發展,才更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比較優勢和協同效應)。幸運的是,如今我們能夠欣喜地看到,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漸入佳境,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消弭了地域上的部分劣勢,一些中西部城市正在迎頭趕上,甚至成為新的創新創業中心、新的金融中心和產業中心。
正是由于內地城市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動能,中國資本市場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秀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在深圳、上海之后,選擇來到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
起步深圳,青睞成都
口碑樹價值,誠信立天下。
“為投資者代言,為投資者利益守望。”帶著這份初心,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活動在眾多期盼和注目下,今年將迎來第六屆。
首屆口碑榜活動,始于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這座改革開放之初承載著一代中國人夢想的地方,也曾承載著每經人“為投資者代言,為投資者利益守望”的美好期冀。
上海,中國資本市場的橋頭堡。在上交所成立12年之后,“2012第二屆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來到了上海。伴隨著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的先后成立,中國一批優秀企業紛紛選擇上市融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分子。
2011~2015年這五年間,口碑榜輾轉多地,從深圳來到上海,再來到了成都。
五年來,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連續獲得成功,讓每日經濟新聞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時至今日,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已成為資本市場頂級盛會,被譽為中國上市公司界的“奧斯卡”。如今,每年的口碑榜活動都能吸引到上百位上市公司高管、投資大佬及百余家頂級機構的參會。
今年在蓉舉辦的口碑榜活動,吸引到逾200家上市公司,逾100家券商基金及逾100家媒體參與其中,無論是參會機構數量,還是會議規格,都遠勝過去幾屆。
回首來時路,前五屆口碑榜信條不曾更改,始終如一——讓上市公司接受投資者的檢閱,讓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真正擁有話語權,為優秀的上市公司樹立寶貴的市場口碑、創造更多價值,積極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這是每日經濟新聞始終秉持的初心。
選擇成都的三大理由
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6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將于11月24日~26日在成都舉行。包括頂尖經濟學家、上市公司領袖、公募基金代表、私募基金大佬等在內的600余位財經界大腕齊聚一堂,把脈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而新的口碑榜榜單也將在本次盛會上公布。
遠在西部的成都,是如何吸引這么多大佬的?又是如何吸引口碑榜入駐的?
▲圖片來源:東方IC
國家戰略的新起點
“成都是重要的西部城市,西部大開發在成都有著突出的、戰略政策的體現;同時,成都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重要樞紐,在兩個國家戰略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前,在被問及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落戶成都的原因時,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如是解釋道。
在今年9月11日召開的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成都正式吹響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號角。成都市委書記唐良智在會議上表示,這既是成都必須肩負的國家使命,也是成都面向未來發展的現實需要。
國家戰略正在成都得到切實有力的落實,成為一個又一個立竿見影的行動,并帶來源源不斷的重大機遇。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含增資)162個,總投資1830.35億元;利用內、外資實際到位分別為2124.21億元、45.68億美元。其中,利用外資實際到位總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副省級城市第二。“經濟高地”效應不言而喻。
資本市場的新動能
目前,成都正加速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積極打造“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五大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關鍵性戰略功能。預計到2020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將突破2000億元。
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目前成都已成為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齊、數量最多的城市。
▲圖片來源:東方IC
截至今年7月,成都共有各類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1800余家;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74家、保險機構83家、證券期貨機構248家;小額貸款公司120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27家、登記備案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及管理基金共計635家、第三方支付機構41家、融資租賃及典當等類金融機構174家,金融機構呈現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即使不計算金融體系之外的民間借貸,成都的社會資金總量也已逼近4萬億元。區域金融中心漸成氣候。
隨著“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成都創新創業蔚然成風。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登記市場主體23.8萬戶、增長31%;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6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187家,均居中西部首位;成都經濟證券化率84.7%,位居中西部前列。
全球視野下的新期待
“經濟全球化時代,開放是城市動力的重要源泉。”成都市委書記唐良智曾表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高水平雙向開放。
公開報道顯示,目前已有125家在蓉企業“走出去”,投資總額27億美元。尤其是蓉歐快鐵開通三年多來,不僅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去”,更成功帶動聯想、戴爾等企業加速向成都轉移適歐產能,國際產能合作和國際貿易勢頭良好。
不久前在成都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全球91個國家(地區)的6萬余名嘉賓客商參會,76個國家(地區)的9027家企業參展。
外資西進,內資西移。成都逐漸成為中西部匯聚全球資本的首選城市。目前,已有278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花旗、匯豐、渣打、摩根大通等金融巨頭紛紛在此布局,國際化大都市氣質日益彰顯。
站上國際舞臺,成都更有底氣。正如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橋云教授所言,越來越多的資本大佬、經濟盛會選擇成都,除了“金融”本身,更離不開這座城市的氣質。
明天,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市公司口碑榜與你相約成都,我們不見不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