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5 09:43:30
胡厚崑表示,希望參與各方用開放的思維,探討未來更大的價值挖掘,而不是在原有的思維上止步不前
圖片來源:華為微信公眾號
每經記者 孟慶建
盡管數年前期待過高的3G網絡并沒有實現聯動全球千行百業的夢想,但如今整個通信行業都在憧憬5G能夠帶來前所未有的宏大前景。技術實力雄厚的通信巨頭們期待全球同一標準的5G網絡能走出封閉的通信市場打開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大門,牽動百萬億的蛋糕。
而這一轉型將改變通信行業的整個生態鏈條。通信設備商、電信運營商以及各垂直行業內具有推動數字化轉型能力的合作伙伴將重新劃分市場蛋糕。
在5G賽道搶占先機的華為,組織各方探討5G時代各方角色扮演。11月24日,華為在東京舉辦了第七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中國移動、日本軟銀、GTI等通信行業巨頭以及索尼、安川等公司高管助陣。
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宣布開放全新平臺X Labs將匯聚運營商、技術提供商、垂直行業合作伙伴探索、推動商業和技術創新。胡厚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5G將通信產業從封閉推向開放,也將重構通信產業鏈條的商業模式。
通信行業眼中的5G
盡管整個5G標準構建還需要經過多輪篩選,但5G網絡從封閉的通信產業滲透到各垂直行業成為通訊行業巨頭們的共識。
“2G、3G、4G只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未來5G改變整個社會。”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會場表示,5G時代每個用戶能夠帶動10個聯接,包括汽車、家電、可穿戴等等,中國移動大連接戰略目標在當前8.6億用戶基礎上,到2020年翻一番實現17.5億聯接。
胡厚崑認為,移動網絡未來趨勢將實現萬物永遠在線,移動網絡、傳感器、人機交互、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幾大關鍵技術驅動要素不斷化學反應,推動數字轉型。5G時代,市場巨大、尚未開發且容易進入的視頻業務、家庭應用、垂直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當下面對的最大機會。
日本最大運營商軟銀集團總裁宮內表示:“5G時代自動駕駛、遠程醫療、人機互動等發展成為可能,軟銀斥巨資收購ARM,正式為5G開啟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機遇。”
歐洲運營商Orange無線網絡高級副總裁Arnaud認為5G不只是下一代的移動寬帶網絡,它能服務更多使用場景,包括與垂直行業推出創新應用,利于機器人行業的使用。Orange將利用5G技術在各行業拓展B2B業務。
不光通信企業有這種認識,傳統企業也希望5G技術真正能夠解決需求痛點。索尼高級副總裁稻田認為,現在成像技術已經超越了人眼極限,如果能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能夠實現大量物聯網應用,這需要巨大電信能力支撐,5G網絡不可或缺。
不再是通信行業獨角戲
5G時代開啟的數字化轉型市場不再是運營商唱獨角戲。隨著其滲透到不同業態,各垂直行業的有推動能力的合作伙伴,將是新的也是重要的參與角色。今后不再是運營商面臨新的機會和挑戰。
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華為對5G時代運營商商業模式變化的預判。“通信市場在5G前需要完成兩大轉變,從以網絡為中心轉變為以業務為中心,從以人為中心轉變為以人和物為中心。這要求運營商既需要與國際廠商進行全球協同,又需要主導本地生態鏈的建設,聚集本地中小廠商進行業務創新。”
丁耘認為,垂直行業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沒有能力拉通所有玩家,運營商能夠成為關鍵聚合者,形成自己的競爭力。運營商優勢在于本地化運營能力,擁有本地化的銷售網絡、服務體系,技術能力等優勢,但還必須補足一些新能力,比如對于垂直行業的理解,行業系統集成、生態管理能力等。
“以前運營商面向人的業務主要是B2C模式,通過營業網點直接發放業務給用戶。到了物聯網時代,面對海量的聯接需求,運營商應該轉換為B2B2B或B2B2C模式,通過專業的合作伙伴完成物聯業務的上市發放和推廣。
丁耘以華為與某運營商的智能停車業務為例。華為研發的物聯網技術通過芯片和傳感器組合能夠識別停車場車輛駐停實況,并通過移動應用完成停車繳費閉環。華為選擇與上海一家運營商率先合作,在獨立推廣業務上市時,計劃推廣的停車場是1800家。后來引入專業合作伙伴后,能夠推廣上市的停車場數量一下子增加到一萬多家。
重新切分商業蛋糕
市場參與者的變化意味著角色的重新分工和利益的再次分配。運營商、以華為代表的技術服務商、各行業合作伙伴,在形形色色的細分市場中誰該占據主導?界限正變得模糊。
作為技術驅動者,華為希望在未來重組的生態系統中扮演支撐者的角色。“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我們想做得更多。”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宣布,X Lab平臺將開放,并將投入數億美元,主要用途是在華為看好的人與人的聯接、垂直行業應用和家庭應用三個領域,匯聚運營商、技術提供商、垂直行業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未來移動應用場景,推動商業和技術創新。
這次會議可以簡單理解為華為組局探討,在5G時代,合作伙伴可以做哪些事情以及如何分工。但是商業模式變化牽動的利益博弈是否會成為阻礙呢?
胡厚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認為5G時代商業模式需要大家重新定義甚至重構,我們希望參與各方用開放的思維,探討未來更大的價值挖掘,而不是在原有的思維上止步不前。未來數字化轉型價值鏈不可能由任何一家企業獨立完成,它一定是多元化的模式,而參與各方的公共利益也必然大于沖突。比如汽車行業有5GAA,奔馳、大眾,愛立信、諾基亞,高通、英特爾這樣的對手也加入到這個組織,行業更希望實現更大的共同利益。”
如果跳開通信企業的邏輯,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甚至Space X等互聯網企業也試圖通過聯接更多用戶和企業,尋求在聯接時代占據主導地位。比如Facebook試圖通過放飛網絡熱氣球提供低成本的網絡服務,云服務商驅動企業通過云化完成數字轉型。胡厚崑表示,華為的聚焦在創新和生態建設,樂見各種形式的創新出現,希望把更多的利益分享給行業伙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