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3 00:15:11
12月2日盤后,滬深交易所公告稱,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股范圍,將標的股數量由現有的873只擴大到950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時隔兩年,滬深兩市交易所再次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股范圍。
12月2日(周五)盤后,滬深兩市交易所同時發布公告稱,經證監會批準,上交所、深交所均對《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進行了修訂,調整可充抵保證金證券折算率要求,將靜態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為負數的股票折算率下調為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兩交易所還同步擴大了融資融券標的股范圍,將標的股數量由現有的873只擴大到950只。其中,上交所標的股由485只增加至525只;深交所標的股由388只增加至425只。上述調整將自2016年12月12日起實施。
新增標的市盈率較低、流通市值較大
滬深交易所表示,此前已對兩融標的股進行過4次擴圍,本次擴大范圍增加標的股票77只,新增的標的股票主要為市盈率較低、流通市值較大、交易較為活躍和市場表現較為穩定的股票。“此次標的股票范圍的擴大,將進一步拓寬標的股票的覆蓋面,滿足投資者多樣化投資需求。” 以深交所為例,深交所主板所增加的兩融標的股票,包括深赤灣A、富奧股份和申萬宏源等23只個股。中小板所增加的標的則有東方雨虹、國信證券、偉星新材和史丹利等13只個股。創業板新增標的則只有1只——從大華農更名而來的溫氏股份(300498,收盤價34.80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可充抵保證金的調整中,最重要的是靜態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公司業績虧損的股票,將不能折算為融資融券保證金。但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對新規實施前(12月9日收市前)已開倉的合約,投資者不需要因本次規則調整導致的保證金不足進行平倉或追加保證金,并可按照相關規定及合同約定辦理展期。
同時,為便于實際操作,上交所、深交所均要求證券公司于每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收市后根據股票靜態市盈率,按規定對其可充抵保證金證券折算率進行調整,調整后的折算率于下一交易日起實施。
滬深交易所表示,此次折算率調整,可提高融資融券擔保物質量,進一步降低融資融券業務風險,有利于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進一步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證監會在昨日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經初步測算,目前融資融券業務擔保物中,靜態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為負數的股票占比不高。這些股票不能折算為保證金,對市場影響較小。
回顧:前四次擴容期間A股現3次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A股市場先后經歷過四次融資融券標的擴容。
第一次是在2011年12月5日。融資融券標的證券數量正式從90只擴容到285只,并引入7只ETF基金。
第二次是在2013年1月31日,當日兩融標的由之前的278只擴充至500只,并首次將6只創業板個股納入兩融標的。它們分別是吉峰農機、機器人、華誼兄弟、碧水源、燃控科技和蒙草抗旱。
第三次是在2013年9月16日。兩融標的股將由原有的494只增加至700只。那一次大擴容后,滬深市場兩融標的個股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分別達87%和59%。
第四次是在2014年9月22日,新增205只融資融券標的股。至此滬深兩市兩融標的達到900家(由于大規模調整間歇期,某些公司有可能因合并、ST等原因被調出兩融標的,因此兩融標的數量也可能隨時變化)。
那么,兩融標的調整對于A股市場有何影響呢?
回顧歷史行情可以看出,在第一次2011年12月5日兩融標的第一次擴容當天,由于市場處于弱勢,滬指以下跌1.16%報收,當天收于2333.23點。此后到年底,市場繼續殺跌,當年最后一個交易日——12月30日滬指報收于2199.42點。
第二次大擴容,2013年1月31日,滬指雖然以紅盤報收,收于2385.42點,但此后便進入一輪中級調整,至2013年6月25日創下1849點的近三年低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調整后,那一次被納入兩融標的的6只創業板個股,除吉峰農機外均表現不俗。華誼兄弟、碧水源、機器人和蒙草抗旱甚至創出了當時上市以來新高。
第三次大擴容是在2013年9月16日。當天滬指仍以微跌報收,收于2231.40點。其后大盤總體震蕩向下,至2014年1月一度跌破2000點大關。
第四次大擴容的2014年9月22日則恰逢大牛市啟動前夜。盡管擴容當天滬市以下跌報收,但最終從2300點下方一路上沖至2015年6月上旬的5178.19點,漲逾1倍。
私募:監管層引導價值投資
那么,現在的兩融情況到底如何呢?
根據證金公司數據統計,截至12月1日,兩市融資余額達到9694.8億元,融券余額為47.3億元。融資融券余額總計9742.1億元,融資融券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達到2.38%。
而在9月30日,即國慶長假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僅為8717.8億元。這意味著不到兩個月時間,兩市兩融余額增加了1024.3億元。
由于融資余額占兩融的絕大多數,我們先來具體看看融資情況。
從今年以來的情況來看,融資活躍度往往和股指上漲緊密相關。以滬指為例,自今年1月底觸底2638.3點之后,滬指完成了2次“升降”,高點分別出現在4月中旬和7月中旬,而這同樣也是融資活躍度較高之時。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在4月14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曾達到8951.4億元,4月13日、4月15日和4月19日這幾個交易日,融資余額的數據也都保持在8900億元之上。同樣的,7月19日、20日和21日這幾個交易日,所對應的融資余額也都保持在逾8800億元的水準上。
而國慶假期之后融資余額的大幅上升,也伴隨著滬指震蕩向上——10月1日~12月2日,滬指區間漲幅已達7.96%。
個股方面,在納入同花順iFinD統計的874只兩融標的中,國慶長假以來共有664只個股出現融資凈買入,占比75.97%;僅有210只出現融資資金凈償還,占比24.03%。
其中,中國建筑、中國聯通和格力電器位列融資資金凈買入前三位。國慶長假之后至今(10月10日~12月1日),3只個股融資凈買入金額分別高達45.12億元、23.84億元和23.34億元。此外,伊利股份、中國中車、中信證券、城投控股和京東方A等5家公司融資凈買入也超過10億元。
那么,這一次兩融標的擴容又將對大盤產生什么影響呢?
一位私募人士指出,本次擴容證監會已明確說出了希望,那就是希望投資風格要往好股票、合適的價格上引導,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一味搞小、搞新、搞概念搞重組。“下周徐翔案開審,疊加深港通開通,養老金入市步伐漸近。正本清源,用資本市場加快經濟轉型和去杠桿,是一著妙棋。個人認為,管理層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倒逼投資者結構和思維的轉型升級,更多去進行價值投資,投資藍籌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