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2 16:46:18
“近幾個月,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下降較快,兩年期4%的預期收益率已經是比較高的了。”12月12日,在北京某城商行支行,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位工作人員口中的保險理財產品,正是近期處于風口浪尖的萬能險。在記者實地走訪的多家銀行中,雖然個別幾家銀行仍有高收益萬能險在售,但卻面臨著額度受限、隨時下架的情況。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實習編輯 李晃
“近幾個月,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下降較快,兩年期4%的預期收益率已經是比較高的了。”12月12日,在北京某城商行支行,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這位工作人員口中的保險理財產品,正是近期處于風口浪尖的萬能險。這種繳費靈活、收益穩定的產品在近幾年俘獲了很多用戶,并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主力。不過,在監管的重點關注下,這類“理財神器”的吸引力正在不斷下降。
然而,上述工作人員所言并非個例。在記者實地走訪的多家銀行中,多家銀行的保險理財產品收益在同樣的水平線徘徊,個別幾家銀行雖然仍有高收益的萬能險在售,但卻面臨著額度受限、隨時下架的情況。
銀行網點力推理財產品
從3月份印發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新規開始,萬能險就進入了業務調整階段,收益率更是一路下調。
以工商銀行北京石景山支行在售的理財產品為例。據工作人員介紹,現其在售的保險理財產品是天安人壽的一款產品,該產品繳費期限為三年期,收益率為4.5%。
這還不是個案,在交通銀行某支行的LED大屏幕上也明確打出“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交銀康聯兩年期4.1%、安邦兩年期4.4%,安邦三年期4.6%”等字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在銀保渠道銷售的萬能險產品的預期收益正在不斷下降,4%左右的收益率已經成為了普遍現狀,部分產品的收益率甚至低于4%,曾經叱咤理財市場的萬能險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近幾個月以來,保險理財的收益率下降很快,6%~7%的高收益已經很難看到了。”上述城商行支行的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確實很有吸引力,但在今年低利率大環境下,保險理財高收益率的情況基本一去不返。近幾個月來,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下降較快,兩年期4%的預期收益率已經是比較高的了。“如果追求低風險和穩收益的話,也可以選擇部分銀行產品,期限短,收益也還不錯。”
記者從拿到的部分銀行1年期及以內期限的理財產品宣傳頁中發現, 有多款預期收益都在4%左右,部分甚至高于4%。以江蘇銀行季季豐北京版為例,98天投資期限,預計年化收益為4.45%。
除了存量產品,險企新推出的萬能險產品收益也在下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解到,某險企在近期上市的一款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僅為3.75%。據了解,該產品在近日上線,部分銀行還未拿到明確的宣傳單頁。
據相關媒體報道,包括上市公司及舉牌“專業戶”在內的十余家險企,對2017年開門紅期間(首季度/1月份)銷售的萬能險銷售額度進行了限制,并下調了萬能險預期收益,多家險企1年期到3年期的萬能險產品預期收益率降至3%左右。“結算利率下調,一方面可降低保單成本,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保險公司對今年投資收益率預期正在下降。”申銀萬國報告指出。
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行趨勢料將加快
雖然保險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在下降,但這不代表沒有特例。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收益率較高的產品。
以中國銀行某支行在售的某險企的一款產品為例,其兼具了投資和保障功能,不僅贈送一項價值10萬元的家財險或航意險保障功能,三年期收益率還能達到5.1%。記者獲得的宣傳頁上還寫到“假設合同生效時,三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4.25%,則本產品滿期最低年化收益率為5.1%。”
“這款產品目前收益已經是很高的了,業內已經很少能看到這么高收益的產品了,之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也都有銷售過。”中國銀行某支行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由于合同和額度等問題,工行和建行已經停售了該產品,現在只有中行還能買到,不過有額度限制。
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部分兩年期、收益在4.8%左右的保險產品,但相關工作人員都表示,這些產品可能會隨時下架。“畢竟現在債券及其他市場的收益都在下行,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不樂觀。”某銀行大廳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當下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投資承壓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
一位中小險企高層今年3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收益率做到7%已經是極限,如果做到8%就是虧本的。現在的低利率環境下,好的投資標的很難找。一些險企之所以能給出那么高的收益,有一些是平臺補貼的營銷策略。
事實也確實如此,自今年以來,銀行固收和債券等資產的收益就一直在低位徘徊,保險公司也在減少這兩方面的大類配置,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和另類投資方面,但市場上的優質項目稀缺,“有錢無處投”基本成為了一種常態。
一位險企人士在跟《每日經濟記者》記者交流時表示,萬能險的收益下降并不奇怪,未來這類產品的收益可能會穩定在3%~4%,畢竟保險公司的重點仍是做保障業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保險姓保”,理財產品只是附加業務,不會也不應成為險企的業務重點。
華寶證券研報預計,人身險新規之下,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逐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未來萬能險結算利率將不改下行趨勢,且下行速度將快于以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