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8 00:13:49
火山財富向市場中的另一主要機構投資者——百億級別私募發出了調查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訪的10家百億私募雖然對2017年的A股整體也偏樂觀,但在看好行業方面的差異同樣不小。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劉海軍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劉海軍 每經編輯 肖鴻月
轉眼間,2016年所剩的交易日已屈指可數。在此之前,展望即將到來的2017年A股市場,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曾對40家公募基金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竟無一家看空2017年A股市場,不過在這其中,各家機構看好的方向存在不小分歧。
這次,火山財富向市場中的另一主要機構投資者——百億級別私募發出了調查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訪的10家百億私募雖然對2017年的A股整體也偏樂觀,但在看好行業方面的差異同樣不小。
A股市場:周期股行情會延續
在對2017年二級市場的整體判斷上,10家百億私募也與此前受訪的40家公募類似:無一家看空2017年A股,但也有2家百億私募未做出較明確判斷。
具體來看,50%受訪的私募看多明年A股,其中認為滬指上漲幅度在15%以內的占比30%;還有30%看平,認為滬指會在上下區間10%波動。一家未做具體預測的百億私募則表示,對于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發展態勢總體偏樂觀,機會大于風險。
當談到明年價值股和成長股的投資機會時,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向來有“一年價值,一年成長”的說法,如果照此推斷,明年可能成長股有機會。
但從問卷調查來看,百億私募絕大多數仍看好價值股表現,僅有10%選擇成長股。其次,認為價值股和成長股齊頭并進的占比30%。
此外,對于2016年表現搶眼的周期股,幾乎所有受訪的私募認為,2017年周期股行情仍將持續。不過他們也都一致認為,要布局充分回調且業績改善型的周期股。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一家百億私募基金指出,經濟若能在上半年見底,周期股則有比較好的機會。
看好行業存在較大分歧
至于2017年看好的行業和主題投資機會,百億私募和40家公募差異不小。比如,被不少公募機構看好的新能源汽車板塊,竟然僅有一家百億私募看好。
此外,在看好的行業選擇中,各家百億私募的觀點也不盡相同。如果一定要選出較為一致看好的行業,消費電子、醫藥和化工則備受青睞,占比分別為13.79%、13.79%和17.24% 。另外還有2家并未選擇具體行業,其中一家直接指出,明年要尋找細分子行業中的機會。
在主題投資方面,10家百億私募則看法較為一致。PPP、國企改革、農業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等主題均被多家百億私募看好,其中國企改革的看好程度最高,占比43.48%。
有百億私募認為,從A股的內在價值來看,由于估值相對合理、盈利逐漸上行以及市場情緒慢慢修復,A股價值股戰略增配時機顯現。目前,有三條投資主線可以提前布局投資機會:一是受益經濟企穩和通脹回升,盈利預期改善的農業、白酒和醫藥等大消費板塊;二是受益財政政策發力,帶動需求回升的周期股,如大宗商品、PPP概念等;三是盈利能夠消化估值、業績可以兌現的成長股,如智能硬件等。
資金“活水”:或來源于五大方面
不管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行業還是主題,最主要的是怎么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單靠存量的市場,顯然難以激活更多投資機會。對于即將到來的2017年,百億私募認為,A股“活水”可能來自于幾大方面:險資的繼續投入;公募養老金的進場;地產投資開始轉向股市投資;委外資金加大對權益資產的配置;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帶來新增資金。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認為A股資金“活水”會來源于地產投資資金、委外資金加大權益配置的百億私募均達到26.09%;另外,認為來源于險資資金、公募養老金的也分別達到21.74%和17.39%。
黃金投資:僅1家非常看好
2016年,中國多項經濟政策助推著大宗商品迎來牛市,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的同步復蘇也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支撐。八成受訪的百億私募認為,2017年大宗商品的投資機會好于債券,但會低于股票;而兩成百億私募更認為大宗商品機會都低于債券和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在黃金的看法上,則有著更多分歧。僅有1家百億私募非常看好明年黃金的投資機會,且認為會好于今年;而20%受訪的私募則認為機會會小于今年;另有40%認為會有波段性的機會。
其他資本市場:H股最受青睞
隨著居民資產配置越加多元化,今年以來,不少投資者開始尋找其它市場的投資機會。甚至有不少私募投資范圍不再局限于A股市場,開始發行海外產品投資于全球市場。在這種趨勢下,50%受訪的百億私募一致看好H股市場,還有20%看好新興市場,20%看好美股市場。
另外,對于大家非常關注的美聯儲加息,百億私募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50%受訪的百億私募認為,2017年美聯儲將加息兩次;30%認為將加息三次。還有私募甚至指出,進入加息周期,不判斷次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