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3 00:30:28
2015年妖得嚇人的“股王”安碩信息,因信息誤導性陳述遭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終于塵埃落定。2016年12月15日,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將“妖股”之謎揭開冰山一角。所謂“第一牛股”,其實是“吹”出來的。在這場“捉妖記”中,高管、券商和公司業績紛紛現出原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每經記者 夏冰 上海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盧祥勇
2015年,安碩信息(300380,SZ)股價一年飆漲15倍,成為滬深兩市第一只站上450元的股票,一時風光無限。而隨著證監會調查結果出爐,清晰而完整地揭露了原來所謂的“第一牛股”,其實是“吹”出來的。在這場“捉妖記”中,高管、券商和公司業績紛紛現出原形。
●證監會立案調查了10個月
安碩信息2014年1月28日上市,彼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向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資產管理及風險管理領域的一體化IT解決方案,包括四大類產品和服務:信貸管理系統、風險管理系統、數據倉庫和商業智能系統、其他管理系統。”也就是說,它的老本行是金融IT。
在其上市后的一段時間內,公司的股價表現并不亮眼,一直維持在30元附近,甚至一度跌破發行價。而后,公司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和資本運作,在其構建的“互聯網金融”故事豪華陣容中加入了征信、股權投資、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熱門題材,股價開始了飆漲之路,同時也被監管層盯上。
2016年6月14日晚,被證監會立案調查10個月的安碩信息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處罰決定書中披露,2014年4月30日起,東方證券鄭奇威發郵件給安碩信息董事長高鳴和總經理高勇,聲稱安碩信息股價已跌至發行價附近,價值絕對低估,建議安碩信息做好市值管理,提升資本市場對安碩信息的認同度,并提出希望與安碩信息交流溝通后向機構推介。高鳴回郵件讓鄭奇威與安碩信息董事會秘書曹豐聯系。2014年5月6日,曹豐聯系鄭奇威到安碩信息交流。
2014年5月27日、8月8日、8月21日、8月29日、9月22日、9月25日、11月5日、11月13日,2015年2月4日、3月17日,安碩信息在10次接待華業興寶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過程中,陸續介紹了未來安碩信息“一橫一縱”發展戰略。橫向戰略是現有的銀行應用軟件業務,縱向戰略主要是服務,包括數據服務(已有工商數據、房產數據)、征信服務和小微類銀行機構的云服務(小貸云服務),并介紹了數據、征信、小貸云業務開展情況。
據記者統計,2014年和2015年,安碩信息圍繞互聯網金融展開了一系列動作。
2014年8月,安碩信息宣布擬投資設立征信業務子公司,涉足廣闊的征信市場,2015年3月10日,公司稱完成上海安碩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申請工作。
2015年2月9日,安碩信息披露擬與涼山州商業銀行合作成立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
2015年3月20日至4月30日,安碩信息在接待國泰君安證券、華寶興業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過程中,披露安碩信息成立了西昌安碩易民互聯網金融公司(以下稱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及擬成立從事普惠金融的上海安碩織信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織信公司)。
2015年3月14日,公司公告與關聯企業上海硯之碩共同簽署了《關于對上海安碩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出資的協議書》,擬共同對上海安碩金融信息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根據公告,上海安碩金融信息將定位為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其他非銀行中小機構云服務和類金融服務的市場與客戶開發的投資性平臺公司。
同年5月,公司表示,擬同高鳴等合資設立一家從事互聯網數據分析等業務的合資公司。
●套路一:誤導性陳述引人入坑
打臉的是,安碩信息披露的上述信息與現實狀況并不相符。證監會調查顯示,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僅為空殼公司,無場地、無人員、無投入、無規劃。安碩信息2016年半年報中披露,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出資已經全部到位,但目前尚未開展業務。
而普惠金融業務僅為其開發的一款APP軟件,且安碩信息方面已緊急做了業務調整。2016半年報披露,安碩織信報告期內調整了產品與服務,因原先開發的“自信”貸APP業務難以實現客戶資金賬戶分賬管理的要求,故安碩織信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對產品和服務進行了調整,開發了“自信”租的APP,并與某客戶聯合開發該APP的應用,安碩織信根據客戶從該APP上獲取的有效業務數量收取費用。值得注意的是,安碩信息方面披露,目前安碩織信尚未產生收入。
關于征信業務和數據業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工商和公告資料后發現,其征信業務子公司上海安碩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向工商局申請的是企業征信業務營業執照,而并非是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經營范圍。
來自證監會的調查結論顯示,征信業務公司成立一年時間沒有任何進展,僅投入了50萬元和3名工作人員。二是數據業務也僅為其軟件提供配套的房地產數據和搜集的公開的工商、法院等數據。
隨后,記者也查閱了安碩信息2016年半年報,財報中稱“安碩征信在蘇州設立了分公司,主要工作人員集中在蘇州分公司,作為數據服務的一種應用,目前安碩征信已經正式開展業務,當前業務內容主要是企業征信服務產品的開發和客戶開拓,簽署合同數量與金額有限,不能實現收支平衡。”數據業務方面,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對數據服務業務進行投入,目前尚無法實現盈利和收支平衡。”另外,在公司披露的截至2016年三季報中,也并未出現上述兩類業務對公司業績的貢獻蹤跡。
對此,上海一家投行某資本高管陳正(化名)向記者分析,“安碩信息的征信概念是個偽征信概念。中國信用行業分為信用評級、企業征信、個人征信三個層次。信用評級方面只有一行三會認可的7張牌照,如中誠信、大公國際,主要是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信用評級;個人征信領域,鑒于國內個人隱私法尚未健全,在牌照管制方面比較嚴格,只有阿里、騰訊、平安為代表的8家獲得牌照。”他指出,比如安碩信息拿到的是企業征信牌照,該領域目前實行備案制,是信用行業進入門檻最低的領域。
“首先,安碩信息信貸風控軟件中沉淀的客戶數據歸屬權是銀行,安碩信息并不能進行商業用途的開發;其次,銀行信貸系統的數據已經同步到央行征信系統,央行征信系統之外的征信數據的獲取是征信公司的核心能力,安碩信息本身并不具備這種征信數據獲取能力。”陳正表示。
另外,安碩信息還布局了小貸云業務。安碩信息方面稱,小貸云服務主要向小貸公司提供軟硬件、數據服務和業務咨詢。“小貸云服務年費很低,且可以提供多種增值服務。雖然上海的小貸公司約三分之一左右已經是我們的客戶,但目前小貸公司購買云服務的比重還很小,還需繼續開拓市場。
東方證券研報稱,2013年全國共有小貸公司近8000家,資產規模約8000億元,如果公司能在其中占得兩成以上的份額,則其小貸云平臺上運行的資產規模就將破千億。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忍。
證監會調查顯示,小貸云業務雖然有717萬元投入,但小貸云業務的實質為在其軟件開發基礎上的延伸服務。安碩信息2016年半年報披露,“目前小貸云服務仍然處于投入期,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套路二:故意規避不利信息
證監會處罰書中還指出,安碩信息披露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信息具有片面性,選擇性披露利好信息,規避不利信息。安碩信息在披露征信、小貸云、數據以及互聯網金融等相關業務時,未披露上述業務存在的問題以及進展情況。
比如,安碩信息未披露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運行基于向涼山州商業銀行入股為前提條件;織信公司開發的“自信APP”根本未投入商業運營,且因人民銀行相關政策已經停止運行;上海安碩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擬與江西省股權交易中心、江西省小額貸款協會等成立的江西省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由江西省政府金融辦指導相關單位管理、運營,而安碩信息只提名一名董事,上述不利信息安碩信息均未詳細披露。
除此之外,安碩信息還混淆互聯網金融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概念。2015年2月至5月間,安碩信息僅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但在與投資者交流以及公開信息披露中,聲稱公司從事了互聯網金融業務。
“從金融IT到互聯網金融,這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顛覆。從市值的角度而言,金融IT概念和互聯網金融不可同日而語,其間代表的未來的商業空間也是云泥之別。”陳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證監會處罰決定書表示,以上事實,有安碩信息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臨時公告、詢問筆錄、郵件等證據證明,足以認定。安碩信息的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違法行為,安碩信息董事長高鳴、董秘曹豐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高鳴、曹豐對此提出了申辯。
安碩信息、高鳴、曹豐及其代理人在聽證中提出:國內外對互聯網金融沒有明確界定;安碩信息對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的披露均基于現實狀況;安碩信息發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并不存在決策隨意、資金計劃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足的情況,不存在選擇性披露利好信息、規避不利信息或混淆概念的片面性披露行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陳述的信息披露內容,不構成重大性標準;安碩信息披露信息內容完整、準確,不存在誤導性陳述行為;安碩信息披露的內容不足以對投資者決策產生根本影響,不符合“投資者依賴披露內容”“誤導性信息達到影響投資人作出決策的程度”的要件;即使構成誤導性陳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對當事人做出的行政處罰過重,當事人具有法定的從輕或減輕處罰情形。
最終,證監會認為安碩信息、高鳴、曹豐不具有法定從輕或減輕處罰情形,不應從輕或減輕處罰。
東方證券研究員鄭奇威則在申辯材料中提出如下意見:
1.其本人不是證券分析報告及其他傳播信息的簽署人、決策者及責任人,僅按負責人要求承擔素材收集和內容起草工作,無權決定報告的內容及發布與否,無權決定推介材料發送內容和發送范圍,僅按照公司流程和負責人要求,履行本職工作,未違反法律規定。
2.其本人撰寫調研紀要據實記錄,相關內容受安碩信息公司不準確、不完整描述影響,并非本人意思表示。
3.請證監會充分考慮各責任主體在本案中的責任,酌情減輕處罰。
對鄭奇威前兩項申辯,證監會表示不予采納,對鄭奇威提出的各責任主體在本案中的主次責任,已予以考慮。
●安碩信息業績連續下滑
所謂的“一橫一縱”、互聯網金融高大上的發展戰略,要么尚未開展業務、要么尚未產生收入、要么尚未實現收支平衡、甚至在虧損。而這些決策隨意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卻如鬼魅般地蒙蔽了眾多的投資者,以及多達200家基金。
上海華榮律所的許峰律師表示,考慮到安碩信息此次誤導性陳述所采用的方法非常專業和復雜,非常具有隱蔽性,同時有不少的研究機構予以配合,作為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是很難識別其虛假陳述行為的,該類誤導性陳述最主要的還是靠監管部門的及時發現和及時監管介入。研究機構從業人員也應該注意依法執業,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準,不要介入配合上市公司的誤導性陳述。
陳正對記者分析稱,金融IT和互聯網金融涉及到金融和互聯網誰主誰次的問題。金融IT是IT公司為金融公司提供軟件技術服務,收取服務費用;互聯網金融則是利用IT技術自己開金融公司。金融IT是服務費模式,基本上以安碩信息的市場份額占有率來看,傳統業務已經快到天花板了。互聯網金融行業自2013年起步以來,一直都為PE/VC熱捧,互聯網公司中阿里、騰訊、京東、百度、小米都有參與,以平安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和以恒大、萬達為代表的房地產公司,都看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潛力。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格局并不明朗,安碩信息在其中占據的具體市場份額較難估計。
陳正直言,就目前的銀行IT市場來看,已經沒有太多的新增市場空間,若安碩信息后續沒有向其他金融IT領域拓展,傳統業務有業績下滑風險。
年報顯示,安碩信息已連續兩年凈利潤下滑,2014年、2015年分別實現凈利潤0.39億元和0.21億元,分別下降16.13%、45.61%。
安碩信息原始股東亦在公司股價上升階段開始減持套現。安碩信息2015年2月4日午間公告稱,張江漢世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自2015年1月30日至2015年2月3日期間,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8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2369%。減持均價79.64元,大致金額約為671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翻看安碩信息三季報可見,公司2016年1~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9萬元,同比下降32.58%,此外,公司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下降了117.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