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17-01-04 10:31:29
自2009年以來,新三板共有92家公司摘牌。進入2016年以來,摘牌企業數量呈快速上升之勢,當年摘牌企業達55家,同比增長358.33%。除強制摘牌外,多數系并購整合,部分公司則是轉戰A股市場IPO。融資難、估值低、流動性差一直困擾著新三板企業,2016年新三板市場融資難度較往年大幅上升,不少新三板企業轉身備戰IPO。
自2009年以來,新三板共有92家公司摘牌。進入2016年以來,摘牌企業數量呈快速上升之勢,當年摘牌企業達55家,同比增長358.33%。除強制摘牌外,多數系并購整合,部分公司則是轉戰A股市場IPO。融資難、估值低、流動性差一直困擾著新三板企業,2016年新三板市場融資難度較往年大幅上升,不少新三板企業轉身備戰IPO。
多因素致企業摘牌
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92家摘牌企業中,有55家在2016年摘牌,2015年12家摘牌,2014年至2009年摘牌企業有25家。
從摘牌原因看,被并購整合是摘牌的首要原因,因此而摘牌的公司共有28家。其中,無錫環衛、激光裝備、瑞翼信息、新泰材料、宇壽醫療、華蘇科技、鉑亞信息、時間互聯、易事達、眾益制藥、業際光電、新冠億碳、屹通信息、阿姆斯、奇維科技、國圖信息、泓源光電、日新傳導18家公司被A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禾健股份被港交所上市公司中際聯合并購;金豪制藥、眾合醫藥分別被新三板掛牌公司科新生物和君實生物吸收合并。
耗費數月登陸新三板的雅路智能掛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選擇摘牌,公司董秘謝文賢表示,為了完成和珠海鑫光的重組事項,雅路智能需要摘牌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
奧新科技、東田藥業、世紀東方、嘉寶華、福格森和捷虹股份6家公司相繼表示,摘牌原因是與戰略投資方或行業相關企業深度合作、并購整合。
航嘉電子、耶薩智能、卡松科技、南京微創、祥輝電纜、博朗環境、澤天盛海、極品無限、大禹閥門和華夏科創10家公司,則是因戰略發展需要而摘牌。
部分公司未及時公布年報或經營出現問題,導致不具備掛牌公司資格。其中,朗頓教育、中成新星未及時公布2015年年報,成為首批被強制摘牌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在此之前,澤輝股份、騰楷網絡、寶蓮生物、揚開電力和萬洲電氣等公司同樣沒有及時公布年報,這些公司在政策實施前主動選擇終止掛牌。
此外,ST實杰因為涉疫苗案,被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失去賴以生存的主業而被摘牌。鴻翔股份因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償債風險、涉及訴訟等原因而被摘牌。
12家企業登陸A股
在融資難、估值低、流動性差的背景下,不少公司啟動在A股市場IPO。這成為新三板公司離場的重要原因。其中,合縱科技、康斯特、雙杰電氣、安控科技、東土科技、博暉創新、紫光華宇、佳訊飛鴻、世紀瑞爾、北陸藥業、久其軟件、江蘇中旗12家公司已相繼登陸創業板。
事實上,在2014年以前,掛牌公司從新三板摘牌全部是因為轉戰A股市場IPO。久其軟件在2008年1月摘牌,并成功登陸創業板。最近一次“魚躍龍門”發生在2016年12月,中旗股份完成了IPO發行,首發1835萬股,每股發行價為22.29元,擬募集資金4.09億元。
中旗股份給新三板企業轉戰創業板上了一堂“勵志”課。2014年10月,公司登陸新三板;2015年2月,預披露IPO相關文件,并在證監會受理后于2015年2月停牌;2016年8月,公司首發獲通過;2016年11月,公司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終止掛牌;2016年12月,公司成功在創業板首發,開始網上和網下申購。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年時間的新三板市場掛牌中,中旗股份沒有進行過一筆交易,IPO之前總股本一直是5500萬股,股東結構也未發生變化。唯一的機構投資者是九鼎集團。從目前情況看,其所持有中旗股份的市值已達到13億元。
這也是2015年11月IPO重啟以來首家從新三板成功轉戰A股上市的公司。數據顯示,目前已完成在A股市場IPO的新三板公司共有12家。這12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1.55年。其中,安控科技、雙杰電氣、康斯特及合縱科因暫停發行排隊時間稍長。
從新三板到創業板,中旗股份的估值提升了2.7倍。2015年6月從新三板進入中小板的合縱科技估值提升了2.8倍。巨大的估值差異激發越來越多的新三板掛牌公司進入IPO輔導,啟動上市進程。數據顯示,目前已發布公告進入IPO輔導的掛牌公司達到265家,至少23家已完成輔導驗收。其中,14家為創新層企業。
“新三板公司在融資時,面對投資機構顯得信心不足。”上陵牧業董秘沈致君介紹,相同行業的公司,即使新三板公司利潤更高,市盈率可能不到10倍,而A股公司估值可以達到90倍以上。
廣證恒生總經理袁季表示,從目前情況看,順利完成從新三板到A股的“跨越”,可以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進入A股市場后,企業無論是估值水平、流動性還是募資能力都取得了巨大提升。“A股市場在定價、融資、資源配置方面整體比新三板要強,企業從資本市場獲得的支持力度更大。”
這些從新三板摘牌并轉戰IPO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從掛牌到退出,二級市場幾乎沒有交易。除雙杰電氣外,其余公司在新三板的掛牌生涯不僅二級市場零成交,同時一級市場也是零融資。
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表示,證券市場的核心功能是對企業的定價。在新三板市場估值為6元/股,而同一家公司到了A股市場可以達到每股二十多元,這種現象讓人深思。
備戰IPO或增多
“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首要目的在于融資。在新三板市場面臨融資難、估值低,加之流動性差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觀望。這將導致新三板市場的融資難度加大,優質企業或加速作別新三板。”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6年,深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定增融資金額均實現增長,但新三板定增市場幾乎停滯不前,企業融資難度加大。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市場當年發布定增預案的公司有3789家。其中,2840家公司完成定增,發行482.84億股,相當于2015全年的92%;實現融資2412.49億元,相當于2015全年的89%。考慮到企業數量和融資需求成倍擴大,2016年新三板定增市場與2015年相比相去甚遠。
“IPO審核速度加快,更多優質企業或轉戰上A股市場。”付立春分析稱,中旗股份成功轉板給諸多處于排隊審核或上市輔導進程的新三板企業打了一針興奮劑,預計將有更多掛牌企業進入上市輔導,轉戰IPO陣容將進一步擴大。目前已有58家掛牌企業的IPO申請獲證監會受理。
在這58家企業中,哪家公司有望率先實現升板夢想?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掛牌企業發布的公告發現,這58家企業中,4家進入證監會的反饋階段,分別是廈門光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艾精密工業輸送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光莆電子與拓斯達選擇創業板為擬上市地點,而艾艾精工與三星新材選擇上交所主板。資料顯示,這四家公司在IPO待審企業中的排名皆位于前100位。
2015年7月,光莆電子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通知書》,公司提交的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材料已被中國證監會受理。
光莆電子于2014年1月掛牌新三板,其主營業務是LED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圍繞客戶需求延伸FPC產品。光莆電子作為一家基礎層企業,在2014年、2015年的凈利潤增長分別為-14.5%、56.3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161.41萬元、3380.16萬元。2016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54.53萬元。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率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拓斯達專業為下游制造業客戶提供工業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及相關設備,其2014年凈利潤為4671.30萬元,2015年凈利潤為6121.68萬元。按照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修訂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公司屬于先進制造業板塊的工業自動化行業。工業自動化設備屬于智能裝備范疇,是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而選擇轉板主板的艾艾精工2014年凈利潤為2592.01萬元,2015年凈利潤為2982.15萬元。公司專業從事輕型輸送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經營能力相較于上述兩家稍顯遜色。艾艾精工2014年1月掛牌新三板,2015年3月開始轉戰IPO。
三星新材2014年12月掛牌新三板,掛牌不到半年就選擇轉戰IPO。公司主要從事各類低溫儲藏設備玻璃門體及深加工玻璃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2014年、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3443.69萬元、3772.46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家公司均為基礎層企業。
從目前情況看,約半數新三板公司達到了創業板IPO財務標準。截至2016年12月31日,Wind統計數據顯示,新三板共有4946家掛牌企業符合創業板IPO財務條件。根據規定,創業板IPO的財務條件主要由盈利和凈資產兩個指標組成。首先,企業必須滿足最近一期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共同標準”)。其次,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標準一”);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標準二”)。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據統計,在滿足創業板IPO財務條件的4946家掛牌企業中,同時滿足標準一和標準二的共有2732家,只滿足標準一或標準二的分別有272家和1942家。其中,計算機軟件、專用設備、化學制品、通用設備、電子設備制造行業分別擁有624家、302家、282家、254家、165家符合創業板IPO財務條件的掛牌企業。
統計數據顯示,符合創業板標準一和標準二排名靠前的企業包括:東海證券、齊魯銀行、湘財證券、南京證券、中科招商、華龍證券、南通三建、成大生物、墾豐種業、華強方特、天地壹號、祥云飛龍、圣泉集團、合全藥業、山東綠霸、聯訊證券、明石創新、深裝總、翰林匯、藍天燃氣、益盟股份、穎泰生物、開源證券、電聯股份、潤豐股份、華新能源、金達萊、華圖教育、順控發展、原子高科、景津環保、正信光電、江蘇新能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