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5 01:30:0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三A股續漲,上證綜指收盤上漲0.73%至3158.79點,深證綜指大漲1.15%至2008.79點。創業板走勢最好,創業板綜指大漲1.43%至2651.03點。權重股表現稍差,只有貴州茅臺、五糧液等少數品種走勢明顯較強,其余個股漲幅不算太大。
大盤成交量有所放大,但程度仍較有限。由這兩天走勢看,資金已有些回流跡象,但投資者仍顯得有些猶豫。像這樣的連續上漲勢頭若放在從前,應該會促使許多投資者按捺不住跟風。現在的情況或許說明,經歷過這兩年的風風雨雨,股市投資者可能已相對成熟了。
個人感覺,目前年輕人中熱衷于炒股的比率較前二十年少得多。已在股市中的投資者炒幾年就成了老股民,經驗會顯著提升,這種股民的增加通常會使市場活躍度下降。如果市場活躍度是因為這個原因下降,那么也不是壞事。此外,新股發行的市值配售制度也可能會削弱市場活躍度,有些投資者純粹是為了打新而配置股票的,如此其跑進跑出的頻率就會低一些。
新年股市開局良好,這應與本月流動性緩和相關,昨一個月以下期限Shibor利率下跌明顯,顯示資金面已有所好轉。只要流動性稍見緩和,被壓制的股市就容易反彈。
2017年伊始,管理層強化了外匯管理,我相信這對A股是有顯著利好的。由最直接、最容易想到的效應看,這或許會使部分投資者預期:“原打算國外購房或購股者未來可能將資金轉投國內”。至于該預期最終是否成真,那就是后話了,市場一般是先炒了再說。
A股短線漲幅已較可觀,有可能轉向沖高震蕩,短線做得好的投資者可在保留底倉的情況下高拋低吸,短線操作不那么靈活的投資者也可進行調倉。2017年股市機會應主要在于改革,而不是簡單的貨幣放水或者基建投資。因此,調倉時應更多尋找與改革相關的個股。
通脹受益股應是另一可以重點關注的板塊。就具體個股選擇方面,我認為除了行業屬性分析外,投資者顯然還應具體去分析上市公司,比如看看該公司有無品牌效應,或者說看其有無定價能力。如果其行業競爭特別激烈,而該公司又無品牌或規模效應,那么就不一定會從物價上漲中受益。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