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1 00:46:29
方正證券高級分析師姚蕾指出,未來的會員將更注重目的性,健身經營者以客戶需求作為經營中心設計相關服務項目,同時服務也將更專業化,而不是簡單高檔化,將使客戶消費變成有效投資。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蔡鼎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每百萬人擁有俱樂部數量(個)
世界部分國家健身俱樂部滲透率
每經實習記者 蔡鼎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年來,資本大舉進軍國內健身行業,大規模健身品牌紛紛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我國目前的健身行業是否真的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光鮮、發達?
在1月10日舉行的“健身行業”高峰論壇上,火辣健身CEO徐威特、青鳥體育董事長卞光明、FitTimeCEO朱驍瀟及浩沙健身總經理吳承翰這樣的健身行業掌門人等齊聚一堂,就健身行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各抒己見。
方正證券高級分析師姚蕾在1月10日舉行的“體育健身”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全球健身行業的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美元,會員達1.45億人,其中美國的健身市場規模超1500億美元,人口滲透率超17%。姚蕾指出,美國、英國和德國為全世界前三大健身市場,中國僅排第12位,規模排名前10的市場占全球總收入的73%,健身俱樂部數量占比為66%。
與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幾個歐洲國家相比,無論從健身俱樂部的會員人數、俱樂部個數、人口滲透率,還是每百萬人所擁有的健身俱樂部個數看,中國都不是最多的。其中人口滲透率(0.3%)和每百萬人擁有俱樂部數量(2家)甚至排名墊底;中國現階段健身俱樂部會員數為388萬人,擁有2670個俱樂部。
未來會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姚蕾在“體育健身”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健身市場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主要以力量型健身為主,全國健身市場建立起一批投資規模不大的俱樂部,但主要針對男性群體,參與人數少。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的有氧健身,主要是由國外興起的有氧健身運動所帶動,那個時期國內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規模迅速擴大,會員制的健身概念也逐步流行。
第三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的時尚健身,是將健身作為融合全集、交流、音樂等多種時尚因素在內的時尚健身運動,同時健身俱樂部也吸引了大量資金的投入,在北上廣等城市誕生大型俱樂部,行業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第四階段便是未來的整個行業朝著專業健身的方向發展。
姚蕾指出,未來的會員將更注重目的性,健身經營者以客戶需求作為經營中心設計相關服務項目,同時服務也將更專業化,而不是簡單高檔化,將使客戶消費變成有效投資。
品牌分散 行業競爭激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姚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全國/區域性大型連鎖健身品牌在30家左右,其健身房數量占市場整體12%左右(按照健身房1.5萬家統計),市場集中度較小、品牌集中,仍以中小型非連鎖為主,說明行業品牌相對分散,壁壘不高,競爭激烈。
雖然我國健身品牌仍以終端消費連鎖品牌為主,但大型連鎖品牌基于管理、規模、資本等優勢,尤其在一線城市發展迅速,目前開始向準一線、二線城市下沉。中國的健身行業區域發展呈現穩定趨勢:大部分一線/準一線城市健身房增速已超過50%。同時私人工作室、精品工作室、自助健身房等不同種類的小型健身工作室不斷涌現。目前全國健身工作室在兩萬家左右,證明“小而美”模式的生命力。
姚蕾在研究報告中強調,未來俱樂部發展將呈現“兩頭向中間擠壓”的情況:大型連鎖與傳統“小而美”的工作室發展迅速,將擠壓終端市場,缺乏特色、盈利狀況不佳的終端品牌將逐漸退出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