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1-25 10:46:04
2017年伊始,電影市場格外熱鬧,8部電影扎堆春節檔。但是,現實情況令人擔憂,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速降至冰點。《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春節當天的電影已經開啟預售,隨著預售一起上線的是大力度票補,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票補力度堪稱歷年之最。
2017年伊始,電影市場格外熱鬧,8部電影扎堆春節檔。但是,現實情況令人擔憂,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速降至冰點。
根據貓眼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電影票房約為450億元,同比增長2%,這與2005年以來,電影票房復合增幅36%的成績相去甚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影票房補貼(簡稱:票補)降溫是市場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之一。
但是,《證券日報》記者發現,2017年春節檔,票補風云再起。多家票務都推出春節優惠活動,票價也突破往年,不止是9.9元,甚至出現了8.8元、5元的電影票,似乎大片激戰一觸即發。
這樣的情況并不樂觀,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冷靜下來,實際上是一個機遇,擠出熱錢,讓全行業人反思,從內容入手重新出發。但是,票補重來,只會呈現繁榮假象,泡沫也會越來越大。
5元電影票再現江湖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春節當天的電影已經開啟預售,隨著預售一起上線的是大力度票補,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票補力度堪稱歷年之最。
光線傳媒子公司貓眼電影APP首頁,已經有“貓眼派對,一期一惠”的活動,包括《大鬧天竺》、《西游伏魔篇》、《乘風破浪》、《熊出沒奇幻空間》、《健忘村》在內的5部影均可以享受9.9元的優惠票價。
而阿里影業旗下票務APP淘票票首頁,“8.8元起過大年”的宣傳語也赫然在目,包括《西游伏魔篇》、《乘風破浪》、《功夫瑜伽》、《大鬧天竺》在內的4部影片均有特惠票。
微影時代旗下的格瓦拉聯手各大銀行推出“5元電影票”的活動,只針對《乘風破浪》一部影片補貼。必須強調的是,這一價格直接刷新了票補歷史的新底線。上述分析師坦言,一部電影如果補貼到這個程度,片方根本賺不到錢,“這種補貼應該是銀行的福利,差價銀行買單,主要是為了帶動銀行卡的使用頻次。”記者發現,除5元電影票外,格瓦拉在春節期間還推出了票價12元起的活動。
春節檔期間票補興起,其實是跟票務網站自己的策略有關,有熟悉票務網站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票務網站已經過了搶影院資源和拉用戶到線上的階段,不再是全平臺大量票補了,目前的策略集中在,對重點合作的影片給予較大的支持。片方也會拿出發行費用做票補,所以9.9元的電影票又重現了。此外,春節檔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檔期,大片云集,所以爭奪會非常激烈。”
電影市場泡沫再起?
關于票補這件事,業內一直存在爭議。
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票補可以助力市場擴張,培養用戶消費習慣。“9.9元的電影票,都是有一些門檻的,比如有些是新用戶專享,有些是某些時段專享,有些是某些影院專享。這就跟我們逛商場5折起是一個道理,看起來是5折起,但是你逛一圈后,可能就拎著原價代衣服出來了,因為5折后面還有一個‘起’字。票補只是一個促銷的手段。票補本身一定是常態。”上述熟悉票務網站的業內人士表示。
還有一部分業內人士頗有微詞,認為電影票補拔苗助長,“壞了規矩”。知名文化科技投資人曹海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的影視行業,正在經歷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很多影片觀眾都不買賬,票房不給力,即使采用多種宣發途徑,效果也不理想,最后往往導致片方花了大筆宣發費用,票房依然不給力。
“今年將依然延續這種嚴峻的形式,預計年度票房能維持在470億元左右,很難突破500億元,直接導致做電影不賺錢。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事情,過度票補只會造成虛假繁榮,不利于良性循環。”曹海濤如是說。
實際上,記者了解到,雖然當下票補重現江湖,但是規模并未擴大,只是搖旗吶喊的聲音比較大,實際動作并沒增加。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票補平臺的策略也變,比如19.9元一張票,可以補貼4000張,現在9.9元一張票,只補2000張。大家都知道市場寒潮,誰也不會真的狠砸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