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1-29 10:04:19
基金2016年四季報顯示,“迷你基金”數量呈擴容態勢。截至去年底,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的基金有841只,同比增長35%。業內人士認為,這類小基金清盤將進入常態化,但不少“迷你基金”仍將以轉型、營銷發力、“死扛”等舉措“保殼”。
基金2016年四季報顯示,“迷你基金”數量呈擴容態勢。截至去年底,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的基金有841只,同比增長35%。
業內人士認為,這類小基金清盤將進入常態化,但不少“迷你基金”仍將以轉型、營銷發力、“死扛”等舉措“保殼”。
逾七成為權益類基金
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的基金有841只,同比增長35%;占基金總數的22.06%,同比微降1.48%。其中,219只基金規模在5000萬元紅線以下,占基金總數的5.74%,這些基金面臨較大清盤壓力。
從基金類型看,權益類基金占比超過七成。其中,混合型基金有337只,占40.07%;股票型基金有284只,占33.77%。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機構持有的基金份額在去年三季報資產凈值還具一定規模,但在四季報已贖回完畢,淪為“空殼基金”。如景順長城穩健回報C三季報資產凈值為10.37億元,四季報基金資產已經為0;安信優勢增長C、大成景裕C三季報資產凈值分別為8.26億元、1.19億元,四季報也顯示全被贖回。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銀河君信I、華安季季鑫B、華泰柏瑞交易貨幣B等12只產品上,而機構持有的“空殼基金”累計已有45只。
北京一位公募機構部負責人表示,由于市場表現欠佳,投資者申購熱情度不高,同質化產品也越來越多,基金“長不大”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迷你基金”清盤退市也肯定會常態化。
北京一位次新基金公司產品經理也表示,“迷你基金”的出現是投資和市場因素的綜合反映:一方面,說明產品成立之初對市場判斷不夠精準;另一方面,有的產品成立后逐步“迷你化”,說明投資業績不行,留不住持有人。“迷你基金”增多將直接提高公募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甚至會導致有些基金虧錢運作。
基金公司多舉措“保殼”
除了清盤退市這種不得已的選擇,更多的公募會選擇提高投資能力和渠道發力等方式力爭實現規模的“逆襲”。
從2016年四季報不難發現,轉型、營銷發力和“死扛”是不少“迷你基金”繼續運作的選擇。
如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基金2016年四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已超過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針對該情形,基金管理人已向監管機構報告解決方案。從監管機構最新公示的基金變更注冊信息顯示,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基金已于2016年9月29日申請轉型為博時創業板ETF基金,并于2017年1月13日獲批。
除了轉型外,持續營銷也是“迷你基金”的重要選擇。
如萬家上證50ETF基金2016年四季報顯示,自10月10日~12月30日基金資產凈值連續6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該公司已將該基金情況向監管機構報備,其將加強該基金的宣傳工作、組織相關營銷,引入機構投資者,爭取盡早解決該基金規模較小的問題。
此外,“死扛”也是一種選擇。如易方達中證500ETF基金2016年四季報公告稱,鑒于基金資產凈值和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的下滑主要受市場環境影響,該基金將繼續運作。而四季報數據顯示,該基金期末基金資產凈值為721.05萬元。
談及如何對基金產品“保殼”,北京上述公募機構負責人表示,要想吸引投資者資金,無非是提高投資業績,明確產品定位,并在凸顯產品特色上下功夫。基金公司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提高投資能力,通過良好的業績管理“做出”基金規模;二是發力銷售渠道,無論是通過機構資金幫忙,還是通過零售條線,積極營銷規模較小的基金產品。
“雖然清盤是最經濟實用的辦法,而且已有很多先例可循,但多數公募還是不愿清盤產品的。因為清盤需要報監管層審批,并召開持有人大會,流程很繁瑣,也不利于公司品牌和影響力;另外,基金從申請設立到募集成立、運作并不容易,對‘迷你基金’保殼也是可以理解的。”該負責人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