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2-09 09:46:42
2016年前三季度還虧得一塌糊涂,大家正等著看他全年悲劇收場,突然人家眼珠子一翻又活過來了,“艾瑪,導演,你給我的劇本寫的不對啊,是喜劇,我賺錢了我賺錢了!”
今天來挑選好果子,3條主線:
2016年前三季度虧損,但全年預告扭虧。
之前預告全年虧損,但后來預告會盈利。
之前預告盈利較少,但后來預告會很多。
2016年前三季度還虧得一塌糊涂,大家正等著看他全年悲劇收場,突然人家眼珠子一翻又活過來了,“艾瑪,導演,你給我的劇本寫的不對啊,是喜劇,我賺錢了我賺錢了!”
根據統計,去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但全年業績預計可實現盈利、且凈利在1億元以上的,一共有25家公司。短短三個月時間從虧損到盈利過億元,聽起來是個了不起的成績,但時報君掃了一眼盈利預告的原因,很多公司是通過賣公司、賣房、賣股這些“妙招”來實現扭虧為盈。
業績扭虧往往意味著經營狀況迎來拐點,但若單純依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扭虧,則很難持續,只有依靠主營業務改善、通過資產重組注入優質資產、新品種實現業績增長的扭虧股,才具備可持續性。
其中*ST公司有11家,這個很好理解,再不活過來就得準備后事了,噢,不對,是準備退市,誰會甘心走到這一步!每年年底,各家ST公司輪番開演保殼大戲,結局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比如說*ST吉恩、*ST建峰、*ST昆機、*ST釩鈦四家公告將繼續虧損,按照相關規定,或將被暫停上市。
石油濟柴(000617)就屬于當中的幸運兒,此前5年虧了4年,前不久還叫*ST濟柴呢,多虧有個好爹,中石油將中油資本注入進來,不但保了殼,變身全牌照金控平臺,還帶來了滾滾利潤,預計2016年營業收入189.30億元,凈利潤達52.17億元。
除了重組與各種“賣賣賣”,上面表單中終于出現了一個因為“產品價格上漲”業績逆轉的公司:紅陽能源(600758)。前三季虧3億,四季度盈利超4.5億,全年盈利1.5億元,按90天計算每天得賺500萬啊,這逆天的業績預告一發,連交易所都嚇到了,趕緊發了個問詢函壓壓驚:沒搞錯吧,四季度怎么賺那么多?公司霸氣回復:我們公司前三季度一噸煤賣411元,四季度賣到580元,光這個業務四季度就賺了3.1億元,再加上成本控制啥的,真賺了這么多。
紅陽能源不是孤例,下半年煤炭價格出現了快速回升,煤企業績大翻身,截至目前,37家上市煤炭企業中有32家發布了2016年全年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有15家扭虧為盈,10家凈利潤同比增長。
上學時很討厭一類人:每次考完試,都說自己沒考好,結果一公布成績,考得比誰都好。
但股民卻很喜歡這樣的公司。據統計,有19家公司將自己的2016年盈利預測,由原來的虧損改為盈利。
這當中,雖然有不少實打實的經營業績改善,但也不乏各種非經常性損益調整。
比如蘇寧云商,去年10月,在三季報中預計2016年度虧損2.5億元-3億元,今年1月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2016年凈利6.9億元-7.4億元,原因是出售子公司賣了13億。
天原集團將業績預告從虧損2500萬元-3500 萬元,修正為盈利4500萬元-5300萬元,則是因為主導產品價格一漲再漲,賺錢了,再加上收到政府補助。
就是之前估了下業績,最后發現不得了了,離當初的預計超了200%還有多,這樣的公司有14家。
申通快遞、鼎泰新材、韻達股份作為借殼上市的快遞三巨頭,因完成資產重組導致盈利大幅增加。上表中,因為重組而業績大增的還有宏磊股份、升達林業。
仁智股份往上修正1000%,那是因為他的基數低,預計盈利也只有2500萬元-3000萬元;飛馬國際因會計政策變更致業績大增;長江潤發是重組+并表;鴻博股份是業績改善+股權轉讓;德奧通航是業績改善+財政獎勵+股權轉讓。威華股份是股權轉讓;深圳惠程是業績改善+投資收益。東北制藥是受益于維C價格上漲;威爾泰是業績改善+獲得補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