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 2017-02-15 09:31:25
近日,曾刷爆朋友圈的某“網紅曲奇”品牌被爆出產品出自無證作坊。隨后,該品牌所有方表示被查封的無證作坊是公司一處新的生產點,當時正在進行測試生產,并表示被收繳的182盒曲奇餅干均為測試產品,且已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送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各項指標合格,也未流入市場。記者調查發現,烘焙食品因利潤高、制作方便、消費人群大而成為網售食品的主力軍。食品行業人士表示,網售食品安全存隱患,消費者購買需謹慎。
近日,曾刷爆朋友圈的某“網紅曲奇”品牌被爆出產品出自無證作坊。隨后,該品牌所有方表示被查封的無證作坊是公司一處新的生產點,當時正在進行測試生產,并表示被收繳的182盒曲奇餅干均為測試產品,且已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送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各項指標合格,也未流入市場。記者調查發現,烘焙食品因利潤高、制作方便、消費人群大而成為網售食品的主力軍。食品行業人士表示,網售食品安全存隱患,消費者購買需謹慎。
自辯:被查封作坊僅做測試用
自去年下半年起,一款包裝精美、造型別致的曲奇餅干風靡朋友圈,被很多人稱為“網紅曲奇”。不過,這款“網紅曲奇”近日卻“攤上事兒”了。據杭州媒體報道,今年年初,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聯合公安部門,一舉搗毀了一個深藏網吧的曲奇地下黑作坊。執法隊員發現,這些曲奇餅干外包裝標有“CHIKO曲奇”,生產單位是“杭州市歐巴餐飲有限公司”,還有QS綠色食品安全認證標志。
報道稱,由于作坊負責人許某既拿不出生產許可證,也拿不出QS認證證書來,聯合執法隊當場查封了一臺高速曲奇餅干機,收繳曲奇餅干200多盒,面粉3袋。出于食品安全考慮,現場還銷毀半成品曲奇原料24筐、黃油一箱和已拆封的面粉3袋左右。
不過,2月13日,該品牌所有方杭州歐巴餐飲有限公司在微博表示,被查封的無證作坊是公司一處新的生產點,當時正在進行測試生產。“在我們測試生產過程中被舉報和被查出直到被曝光,首先對我們企業自身來說是個教訓,應該在手續完備后再行測試,我們也愿意接受執法部門的處理。”該公司還表示,被收繳的182盒曲奇餅干均為測試產品,且已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送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各項指標合格,也未流入市場。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浙江)查詢該公司發現,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9日,經營范圍僅限于壽司制售(不含灶頭)、餐飲管理。
現象:“自制食品”轉戰微店
記者發現,自去年10月1日起,《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全面執行,淘寶平臺等C2C電商就對食品賣家實行了“一刀切”的證照準入制度。《辦法》規定,“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食品經營者通過網絡銷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記者了解到,淘寶上制售類食品仍必須持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餐飲經營許可證,而在日常食品經營許可證審核要求上的經營范圍,必須含制售范圍。像水果之類鮮活的食用農產品不在《辦法》規定的加工食品中,但假如經過任何形式的烹制,便屬于制售食品。
目前,不少主打“自制食品”的賣家已經告別淘寶,轉戰自己的手機微店。昨日,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淘寶網)進行搜索,發現出售“自制食品”的店家均已經上傳了工商營業執照信息。
如何監管?正征意見
據新華社電 (記者陳聰、毛偉豪)互聯網訂餐給老百姓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線上美圖背后,線下“蒼蠅小館”“黑心后廚”卻屢屢曝光。為加強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了《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意見稿明確,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行為和服務進行抽查和監測。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餐飲服務提供者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其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庖姼逄岢觯W絡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包裝好食品,避免送餐人員直接接觸食品,確保送餐過程食品不受污染。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餐具?! τ谧赞k網站的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意見稿提出,應當在其網站首頁醒目位置公示其食品經營許可證。網上公示的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店名和地址應當與實際店名和地址一致,公示的門面、大堂、廚房等圖片應當與實體店一致;公示的菜品信息、主輔料等應當與實際菜品和所用主輔料一致;公示的圖片應當與實際菜品基本一致。
意見明確,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訂餐,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追償。
“要說監管,還真沒有”
記者了解到,上述網紅曲奇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和淘寶網。相比于淘寶店的開店成本、運營成本,更多的“私房美食達人”選擇在朋友圈內售賣。
昨日,記者在微信上搜索“烘焙食品”發現有近一百個相關的烘焙公眾號。除了經過微信認證的企業公眾號外,更多的是個人微信賬號。記者從微信認證處了解到,加V的商家都是完成了微信認證的,騰訊對微信公眾賬號申請主體進行主體合法性審核及相關權利資質的審核。打開一家加了V的公眾號,記者看到,該企業的全稱、工商執照注冊號碼、經營單位、企業類型、企業成立時間、營業期限等均可查到。而對于沒有經過V認證的個人公眾號,微信暫時沒有監管措施。
相比于中餐、西餐等正餐制作,烘焙食品因制作簡單、單價高、消費人群廣泛而成為朋友圈內商品銷售的主力軍。
熱愛烘焙的市民王女士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每日推介私房烘焙食品,從早餐包、蛋撻到蛋糕、曲奇餅,只要通過微信下單,就可同城收貨,然后完成交易。自己在廚房做的菜品怎樣保證安全和衛生?對此,王女士表示,“來咨詢的一般都是通過朋友介紹的客戶或者回頭客,出品完全是自己憑良心做,不添加色素和劣質奶油。如果硬要說監管,還真沒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