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7-02-15 10:34:54
新三板轉板近期成為熱點話題。其中,深交所首次將措辭由“研究”變為“推動”。表述上的“一小步”,被業內人士看作是新三板轉板制度建設的“一大步”。
新三板轉板近期成為熱點話題。其中,深交所首次將措辭由“研究”變為“推動”。表述上的“一小步”,被業內人士看作是新三板轉板制度建設的“一大步”。業內人士表示,優質掛牌企業加速“出走”,是新三板市場融資難的一大寫照,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新三板企業轉戰IPO。截至2016年12月31日,Wind統計數據顯示,新三板共有4946家掛牌企業符合創業板IPO財務條件,占總掛牌企業的50%左右。
“推動”轉板試點
深交所、上交所日前召開專題會議。深交所表示,要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持續強化一線監管職責,著力改進提高一線監管能力,推進建立“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市場交易監管模式。深化創業板改革,推動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廣、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導向的優秀企業上市。
截至2月10日,新三板掛牌公司達10524家,總股本6004.73億股。針對當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翻番,證監會指出,要做好新三板改革的制度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要深化,市場基礎性功能要強化。
1月16日,深交所在2017年關于第三屆理事會第48次會議的新聞通報中首次提出,研究制定創業板改革方案,更好地支持和服務創新創業。
事實上,對于創業板改革近期已被多次提及。2016年11月16日,深交所副總經理金立揚在深圳第十八屆高交會的主題論壇上表示,深交所一直以支持創新創業為使命,將深化創業板改革。金立揚表示,創業板近年來增長勢頭良好。2016年創業板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分別高達32.4%和44.3%,充分展現了中國新經濟的巨大活力。尤其2016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上市公司總體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33%,凈利潤增長49%。
2017年1月7日,在深圳舉行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17年會”上,金立揚再次談及創業板。金立揚說,在深交所上市的1800多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70%,在創業板中則占比達90%。這些企業代表了中國經濟充滿希望和活力的一面,也體現出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在形成。
此外,金立揚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豐滿,面對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和中國創新形勢的日新月異,創業板將承載更多的責任。創業板啟動已經七年,包容力度不夠高,對成長早期的企業支持不夠,面臨著深化改革的要求。深交所將在證監會領導下,優化創業板上市發行條件,加大對早期和源頭創新型企業的支持,積極推動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促進多層次市場體系的有機聯系。
新三板企業融資難度加大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6年,深證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定增融資金額均實現增長,但新三板定增市場幾乎停滯不前,企業融資難度加倍。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市場2016年發布定增預案的公司3789家;2840家公司完成定增,發行482.84億股,相當于2015全年的92%;實現融資2412.49億元,相當于2015全年的89%。如果考慮到掛牌企業數量大幅增長的情況,2016年新三板定增市場融資與2015年相比差距很大。這意味著企業融資難度增加。
“截至2015年底,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為5129家,2016年掛牌企業數量比2015年增長了80%。與掛牌企業數量擴容速度相比,融資規模遠遠跟不上。”盛景網聯新三板研究院院長楊青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2016年,新三板融資規模呈現逐季下滑的趨勢。其中,一季度有883家企業實施完成了891次增發,募資總額425.95億元,二季度有743家企業實施完成745次增發,募資總額297.23億元,三季度有488家企業實施完成490次增發,募資總額為216.39億元。
另一方面,掛牌公司從發布定增公告到實施完成的平均時間大幅延長。2015年,該數字為90日,2016年延長到了121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融資難度在加大。投中研究院研究員史蘇寧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數據上看,分層制度并沒有實際改變流動性差的狀況。
12家掛牌企業登陸A股
“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融資。目前新三板融資難、估值低問題突出,加之流動性差,因此不少投資者選擇觀望。這將導致新三板的融資難度加大,優質企業或加速作別新三板。”付立春表示,未來或有更多企業“出走”。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合縱科技、康斯特、雙杰電氣、安控科技、東土科技、博暉創新、紫光華宇、佳訊飛鴻、世紀瑞爾、北陸藥業、久其軟件、江蘇中旗12家公司已相繼登陸創業板。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前,轉戰A股市場IPO,成為掛牌公司從新三板上摘牌的唯一原因。久其軟件2008年1月摘牌,并成功登陸創業板。最近一次“魚躍龍門”發生在2016年12月,中旗股份完成了IPO,首發1835萬股,每股發行價為22.29元,擬募集資金4.09億元。
中旗股份給新三板企業轉戰創業板上了一堂“勵志”課。2014年10月,中旗股份在新三板掛牌;2015年2月,公司預披露IPO相關文件。獲得證監會受理后,2015年2月停牌;2016年8月,公司首發獲通過;2016年11月,申請在新三板終止掛牌;2016年12月,成功在創業板首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年的新三板市場掛牌期間,中旗股份沒有進行過一筆交易。其總股本在IPO之前為5500萬股,股東結構也未發生變化。從目前情況看,機構投資者九鼎集團所持中旗股份的市值達到13億元。
數據顯示,上述已完成IPO的12家新三板公司,平均排隊時間為1.55年。其中,安控科技、雙杰電氣、康斯特及合縱科因暫停發行排隊時間稍長。
從新三板到創業板,中旗股份的估值提升了2.7倍。2015年6月從新三板轉至中小板的合縱科技估值則提升了2.8倍。巨大的估值差異激發越來越多的新三板掛牌公司進入IPO輔導,啟動上市進程。
截至目前,公告進入IPO輔導的掛牌公司達到265家,至少23家已經完成輔導驗收。其中,14家為創新層企業。
上陵牧業董秘沈致君表示,對于相同行業的公司,即使新三板公司利潤更高,市盈率可能不到10倍;而主板公司估值可以達到90倍以上。因此,新三板公司在融資時,面對投資機構顯得信心不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