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 2017-02-21 21:00:37
這幾天,小伙伴們被一個數字刷屏了,那就是45萬億這個龐大的數字。是怎么回事呢?
每經編輯 吳永久
這幾天,小伙伴們被一個數字刷屏了,那就是45萬億這個龐大的數字。
是怎么回事呢?
據《華夏時報》2月18日報道:根據各省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至今中國已有23個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超過40萬億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資不少于45萬億。
對于這個45萬億,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也有點驚訝,這么龐大的投資,錢從哪來?
因此,今日,火山財富就給大家扒一扒這45萬億是怎么回事?
45萬億?
相信一些小伙伴被這45萬億驚呆了!
實際早在華夏時報的報道之前,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就注意到,先冒出的是一個16萬億這個數字。
在今年1月5日在一財網的報道之中,冒出的是16萬億這個數字。
這個16萬億是指的基建,而不是固定資產投資?;ㄊ巧赌兀烤褪腔A設施建設,如鐵路、公路、機場、橋梁之類的。
在這篇文中報道:
專家表示,2017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保持在8%左右,基建將繼續成為穩定投資及穩增長的主要力量,整體規模預計約為16萬億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預測,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67.1萬億元,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8.7%。
所以看到這里,你不應對這個45萬億感到驚訝,而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預測, 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67.1萬億元。
錢從哪里來?
我們先來看看統計局的數據:
圖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從這個表格之中就可以發現,固定資產投資的錢大部分來自自籌資金。
而據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從基建資金來源來看,2015年63%的資金來源于自籌資金,國家預算內資金占比為15.1%、國內貸款占比15%、其他資金6.9%、利用外資0.17%。且從基建資金來源占比走勢來看,2011年之后,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口徑的占比逐步下降而自籌資金占比逐步上升,二者合計占比穩定在78%左右。
據華夏時報報道,
對于重大基建項目的投資,地方資金配套的壓力不小。
各地龐大的項目投資計劃,讓PPP再度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
受政策加碼催化,去年以來PPP項目出現井噴式增長。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入庫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其中,在吸引民資方面,按照財政部PPP項目庫的入庫統計,民營企業(含民營獨資和民營控股)163 家,占比39%。
今年PPP項目還會出現井噴式增長。
這個行業連續跑出3匹翻倍黑馬
最近幾個月里,天山股份、同力水泥、上峰水泥走勢彪悍,以漲停開路,短短幾日它們的股價就翻倍了。
它們三個都是屬于水泥行業,屬于建材,也就是大基建范疇。
這表明了今年的大基建成為了熱點?!?/p>
華夏時報梳理,盡管投資范圍擴大,PPP項目投資仍以市政工程和交通運輸領域為主。截至去年12月末,在各行業PPP項目數及投資額中,市政、交通、城鎮綜合開發3個行業項目數和投資額均居前3名。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從具體行業來看,2017年基建發力仍主要是市政工程。2016年我國基建投資共15.2萬億元,其中主要是市政、交通運輸和電力行業。鐵路方面,中鐵總總經理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指出2017年計劃投資8000億元,與2016年總投資額基本持平;公路方面,交通運輸部部長公布2017年主要目標是公路、水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萬億元,與2016年總水平差別不大;電力行業2016年的增速一直在下降,預計2017年難有大的提高。2017年基建投資最大的增長點可能還是在于市政建設(最近幾年地鐵的增速較快,而地下管廊也在推進)。從各省份投資目標來看,目前來看,各省市的投資目標都在千億甚至萬億以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省市也都提到加快投資,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環境和民生等方面。
眾所周知,房地產投資過去熱度一直不減,但房地產今年可能不再是投資熱點。那么,地方政府要穩住GDP,有什么可以替代過去持續增長的房地產投資?答案是,基建投資。
對于這個45萬億的大蛋糕,相應的投資機會如下:
2017年基建發力行業方向仍主要是市政工程,交通運輸次之;著力區域則主要為以新疆、云南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區域),相應地,投資者對相關投資板塊更值得重點關注。當然,投資者對也應持續重視基建+PPP概念組合。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一財網、華夏時報、中金公司研報
火山財富扎根于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