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7 00:02:08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財經類部委高層開啟一輪正常人事調整,其中,發改委和商務部“一把手”更替最為引人注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人士,對兩位新掌舵人做一個印象素描。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馮彪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編者按
【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財經類部委高層開啟一輪正常人事調整,其中,發改委和商務部“一把手”更替最為引人注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發改和商務領域人士,對兩位新掌舵人做一個印象素描:
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從政伊始便與“開放”二字結緣,從其在福建與天津的經歷看,何立峰頗長于打造地區競爭優勢,樹立改革開放標桿。與何立峰一樣,鐘山履新商務部部長也屬于“副職轉正”,這位曾做過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的外貿老兵,無疑最知悉當下商務領域重點,且善抓痛點。改革、轉型與開放是當下繞不開的關鍵詞,發改委和商務部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覷。何立峰和鐘山已經踏上新崗位,他們都有哪些秘技?將為中國轉型貢獻哪些良策?十分值得期待。】
每經記者 馮彪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24日下午經表決,決定任命何立峰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62歲的何立峰曾在福建、天津任職,擔任發改委副主任時還負責“一帶一路”相關工作。從曾在廈門、天津等地的任職經歷來看,財經科班出身的何立峰一直身處對外開放的潮頭。
2月24日,一位當事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了“小秘密”,當年何立峰重回廈門任市委書記時,給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便是他向全市領導干部講話稱,一不喜歡串門,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他不登門造訪而誤解;二不喜歡別人到家里串門,但真誠歡迎大家業余時間到辦公室談事聊天。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媒體曾報道稱,何立峰履新天津濱海新區一把手后就住在管委會大樓里,常常在每晚9點左右召開辦公會,一開就到深夜。
濱海新區“十大戰役”牽頭者
公開資料顯示,1978年,何立峰進入廈門大學學習,并獲得了財政學專業碩士學位。能夠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便從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進入大學的何立峰是幸運的,而且他所在的廈門這座城市,還有更大的幸運等待著他。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設立4個經濟特區,廈門便是其中之一。此時仍是大學生的何立峰可能不會想到,在此后30多年的工作中,他將和對外開放結下不解之緣。
回憶起何立峰重回廈門任市委書記時的情形,一位當事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到,何立峰在講話中說,他的親屬親戚沒有一人在廈門從事房地產、工程建設和經商等,今后如有任何人打著他的招牌參與任何競爭性的工程、土地招投標或者其他經濟活動,務請同志們堅決抵制,并且立即報告市委。
從上世紀80至90年代,也正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關鍵時期。而何立峰履職一把手的泉州、福州、廈門這三座城市在福建的地位也不一般,它們的經濟總量加起來占福建省的70%。
何立峰這樣一位財經專業官員,在福建工作的這些年里,取得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的。例如,在廈門任職期間,何立峰大力推進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工程,這被稱為廈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重點工程和“淮海戰役”。與該工程配合,東海科技園、輕工電子工業集中區、海西光電子產業基地等工業園區又大力跟進。
之后,在2009年4月,何立峰調往天津,擔任市委副書記兼濱海新區一把手。
有媒體曾報道稱,何立峰履新后就住在管委會大樓里,常常在每晚9點左右召開辦公會,一開就到深夜。他在公開場合曾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能遇到像開發濱海這樣的機遇,是很難得的,沒有理由不干好。”
經過調研,2009年8月初濱海新區一口氣推出十項重大建設項目,在新區內部被稱作“十大戰役”。
“一帶一路”工作主推手
2014年何立峰進入國家發改委工作,從分管工作看,何立峰的工作似乎沒有再涉及對外開放。但是,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便設在國家發改委,何立峰正是此項工作的負責人。
擁有福建廈門、天津濱海新區等對外開放前沿城市的履職經歷,進入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改委工作后,對于“一帶一路”工作也更加得心應手。
作為負責推進“一帶一路”的官員,何立峰曾撰文提出,要實現三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為“一帶一路”疏通“血脈筋落”。他認為,促進互聯互通既包括加強以基礎設施為基礎的硬件建設,又包括抓好制度和規劃銜接融通為基礎的軟件建設,還包括便利各國之間人員往來的跨境往來與交流。
何立峰也曾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世界經濟迫切需要增長“穩定器”,“一帶一路”建設為實現這些目標創造了新的空間,堪稱是中國的倡議、世界的期盼、企業的機遇和現實的需要,下一步將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市場手段為主打造合作示范,加快推動項目落地,不斷完善保障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多新進展。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部分地區還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對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等工作的國家發改委也提出新的考驗。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等工作出謀劃策并且有效實施,也是擺在國家發改委新任主任面前的大課題。
由于工作還涉及區域經濟領域,深入地方調研,是何立峰工作的常態。而他去年的足跡,更是遍布云南、貴州、上海、重慶、廣東、黑龍江、陜西等地。
就在上周(2月13日至16日),何立峰還帶隊赴安徽開展經濟形勢調研,重點了解重點了解當前經濟運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情況。
相關鏈接
汪玉凱:發改委未來工作可由“實”轉“虛”
每經記者 馮彪 每經編輯 陳星
2月24日,國家發改委迎來了新任主任何立峰。此前在廈門、天津等地任職的何立峰在振興當地經濟發展方面政績不俗。2014年進入國家發改委后,何立峰分管地區經濟司、西部開發司、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而且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工作的具體負責人,在區域經濟發展、對外開放領域深耕多年。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的工作重心將向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協調改革等方面轉移,這些也將是新任發改委主任的工作重點。
NBD:在簡政放權的背景下,發改委下放或取消了大量行政審批權,這是否也是發改委職能轉變的體現?
汪玉凱:發改委是綜合協調部門,很重要的一個職責就是審批重大投資項目。所以,可以說發改委是下放審批權最主要的部門之一。這兩年,發改委下放和取消的審批項目以及由審批改為備案的項目較多,力度是很大的,在釋放市場活力方面也有很多實質性的進展。
NBD:經濟增速放緩,發改委也需要推進定位轉型和職能轉變,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改革工作水平,你認為發改委應如何更好的發揮作用?
汪玉凱:我認為一是要注重基礎制度的構建。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這些話好說,但要真正落實還是有很多難點,需要有基礎制度的保障。現在經濟領域遇到的問題有很多,發改委應該對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產能過剩等問題展開調研,作出正確的研判,拿出解決方案,為國家經濟穩增長提供支撐。
另外,發改委提升工作水平也需要在手段和方式上有所創新,可以借助信息化、大數據等新的技術手段和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這樣才能提升發改委在宏觀調控方面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NBD:政府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職能轉變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作為宏觀調控和綜合經濟部門,主要可從哪些方面著力?
汪玉凱:在下放審批權后,我認為發改委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會轉向國家的戰略規劃。相較于過去直接管理投資、審批項目的“實”,未來可能會由“實”轉“虛”,側重在長遠的設計規劃,協調改革。
比如現在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發改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領域也是由發改革在牽頭,因此它在這些戰略規劃推進和協調改革方面的作用會增強。
另一方面,發改委下放審批,并不等于就沒有責任了,而是要轉向事中、事后的監管和服務。再有就是在簡政放權之后,我認為政府各部門的職能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和調整。不可能讓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工作都經過發改委,而應讓發改委逐步瘦身,更多的發揮整體協調的作用。
NBD:在國內區域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發改委還將發揮哪些作用?
汪玉凱:不論在國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還是在“一帶一路”這樣的對外開放戰略規劃中,發改委的作用是其他部委無法替代的。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哪些區域需要重點開發、哪些是需要保護的、哪些區域能夠協調聯動,這些都不是一個省或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的,需要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相互配合,發改委在部門間協調推進也更重要,同時也需要在規劃設計上把好關。我認為發改委在減少審批權限之后,在戰略規劃的設計和推進中的作用會增強。發改委新任主任此前就負責這方面工作,也更熟悉這些領域。
NBD:您認為發改委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面臨的重點或難點還有哪些?
汪玉凱:大的工作思路基本已經形成了,不會有太多改變。對新上任的主任來講,重點就是落實此前的戰略規劃,例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再如如何振興東北經濟。現在思路基本已經有了,但是如何落實將是難點。另外,去年“三去一降一補”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有些工作尚不充分,這也將是發改委今年工作的一項重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