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02 00:00:18
7個交易日,區間漲幅達到74.78%,順豐控股可以說借著更名的契機,吸引了整個市場的目光!而每增加一個漲停,討論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有券商研究員向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說道,今天早上在辦公室,很多人都在討論順豐控股的搶眼表現。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3月1日早盤,不出意料的順豐又板了!在股價漲停時,福布斯富豪榜實時數據顯示王衛身價超越馬云,何時超越第一首富王健林,成為最勁爆話題。
盡管最后順豐沒能保住早上果實,其彪悍的上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7個交易日,區間漲幅達到74.78%,順豐控股可以說借著更名的契機,吸引了整個市場的目光!而每增加一個漲停,討論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有券商研究員向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說道,今天早上在辦公室,很多人都在討論順豐控股的搶眼表現。
但對于機構來說,真正能享受到這波行情的屈指可數。不少機構人士都說,這么高的估值,怎么敢參與呢!這場盛宴其實大多數人都沒享受到。那么,隨著漲停打開,接下來會如何呢?其它跟著“受累”的快遞行業兄弟們是不是也要“掉價”了?
機構:不符邏輯不敢追
順豐控股的這波行情可以說打了機構個措手不及,據了解,很多機構投資者都不敢貿然跟進。有私募人士就表示,“我們沒有買,這么高的估值也不敢買,主要還是游資的行為。”
某公募基金人士也說道,“從基本面出發的邏輯較難支撐順豐3000億市值,現階段順豐的大漲更多還是一些非基本面的因素驅動。”
那么,隨著今日漲停的打開,這只是短暫的休整,還是說就此調頭向下呢?從多家機構人士的觀點來看,似乎大家比較一致地認為打開后向下調整不可避免,上述私募人士就說道,這肯定是要跌了。
而比較樂觀的也僅僅是認為維持高位震蕩。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指出,“順豐控股連續瘋漲,一方面與順豐的行業龍頭地位、具備業內競爭力的產品體系以及2016年靚眼的業績表現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與該股流通盤稀少有較大的關系,適合游資借題發揮炒作股價。”
“再者,或許圍繞順豐后期進行的資本運作(例如股權質押等)亦存在一定的關系。不過,監管部門已開始對順豐控股的交易情況進行了密切的關注,在目前嚴苛的監管環境下,資金也有所忌憚,未來繼續瘋漲的可能性已不大,后期將高位寬幅震蕩。”衷亞成繼續說道。
未來看兼并整合
龍頭股順豐開板了,快遞兄弟們,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在今天也都紛紛回落,而對于公私募機構投資者而言,錯過這波快遞行業的行情,除了游資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以外,或許也和自身投研的覆蓋面有點關系。
有公募基金人士就表示,“快遞行業算是非常細分的子行業,目前我們都還沒有覆蓋到。"那么,對于快遞行業來說,接下來又該關注些什么?
清和泉資本研究部相關人士表示,“對于快遞行業來說,我們整體還是比較看好的。參考美國,快遞行業基本上兩大寡頭壟斷,900多億美元市值的UPS和500多億美元市值的聯邦快遞,這兩家都是大牛股。目前美國的快遞業進入穩定增長期,估值回落到20-30倍區間。以中國的市場來看,未來行業整體應該還有一定增長空間。特別是隨著這些企業上市之后,融資完成將推動集中度提高,也不排除未來幾大巨頭之間的整合。”
此外,“快遞業也必然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這一動力還是來源于就業的壓力。目前快遞行業雇傭了大約120萬名員工,每一家快遞企業都是10萬+的員工數。在政府保就業的情況下,快遞業提供的大量就業機會,包含一些延伸的餓了么、美團,都是填補就業缺口的重要來源。所以對于快遞行業,長期我們是比較樂觀的,也會積極的關注。但從投資決策上會綜合未來的前景和現在的估值,整體來看目前還是比較貴,對于我們來說確定性沒那么強。”該相關人士進一步分析道。
而衷亞成則指出,“在競爭日益激烈、快遞行業整體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快遞企業需要借助外部資本以完成向重資產型企業和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轉變。近年來快遞公司紛紛啟動私募融資,同時登陸資本市場進行公開融資也成為大型快遞公司的一致選擇。相信,快遞行業很快將迎來一波兼并重組、產業整合浪潮,大魚吃小魚,形成產業寡頭格局是未來快遞行業的必然趨勢。”
另外,滬上某公募基金研究員預計,“快遞行業2017年平均估值或在30-40倍之間。2016年行業快遞件整體增速為50%以上,2017年預計會有所下滑但仍能維持在一定水平,仍是交通運輸行業中增速較高的子行業。
“但快遞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在于行業增速下行,現階段看不到新的增長點能夠保證行業增速仍舊維持在高位,中長期從市占率和面單(注:面單就是指的快遞單子)凈利回升的角度看,部分龍頭公司市值都有望過千億,但短期估值的性價比較低。”該研究員繼續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