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0 10:24:56
袁駟: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方面,就是要加強監管,督促排污企業提高自律性,依法落實治污的責任。有關部門用好用足法律賦予的手段和措施進一步加大執法的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的排污企業,嚴厲打擊惡意違法排污和擅自篡改監測數據的行為。同時,也要注重完善有關政策和措施,鼓勵和發揮企業治污的內生動力,讓守法企業真正得到實惠,提高行業的競爭能力。我們每到一個企業執法檢查的時候都會問一個問題,企業要治污動力來自哪里?有多種回答,回答最多的,第一個是監管越來越嚴,企業要治污。第二個是社會監督的壓力越來越大,包括在座的媒體監督。第三個是來自企業內部職工的壓力,內部職工也是社會的成員,把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帶到企業來。四是減少排放,提高效率,也會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而且越早做越主動。
從落實社會責任方面,要下氣力做好法律的宣傳和貫徹,首先要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法律規定的精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我這兩句話是環境保護法中的規定,推動全社會共同守法、共同保護、共治共享,良好生態環境是大家共有的寶貴財富,保護環境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全社會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同呼吸,共奮斗。前兩天晚上,中央電視臺二套經濟頻道有一個“中國經濟生活大數據的發布之夜”,那里面有一句話大意是這樣:做成一項大事業,不是靠一個人做很多,而是靠每個人都做一點點。環境保護貴在行動、成在堅持、成在每個人都做一點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