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20:56:55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話題究竟有多火?從去年到今年,從貫穿全國兩會全程,再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首輪分組會的座無虛席,其熱度指數可見一斑。
據悉,3月18-2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7年度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主題為“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這是全國“兩會”后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向來被視為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頂級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著名學者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
中外群英聚首 熱議供給側改革
兩年花相似,場上人不同,“老話題”出現了新面孔。
去年此際,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的首輪分組會熱點議題之一即是“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同一場分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盤踞議題要位,只是“聚焦”變成了“發力”。
除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 斯賓塞教授為再度登臺之外,本次會場主持人由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出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杰則作為“新顏”雙雙入席本議題。
去年四位發言嘉賓均為中外頂級權威專家,今年則另添兩位實業界領袖受邀登場: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總裁費慕禮。在自由問答時間,一位參會代表還特別為這一“鏗鏘六人組”點贊,“今天臺上的嘉賓構成非常好,有實業界的,大多數是跨國企業,有學術界的,既有政府領導,也有專家領導。”
“實體經濟的結構性供需失衡是當前一個重大的結構性矛盾。”作為首位發言嘉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開門見山: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時,需求結構以面向低端消費、出口需求和投資需求為主,供給體系與之相適應,產能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體、低價格、低質量、低端消費,“但是現在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等收入群體和中高端消費迅速擴大,原來的那些低端低質產品的產能就變成了過剩的產能。”
他直言,解決這一重大結構性矛盾的手段必須要深化,“要更多的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手段,要用改革的辦法,更要研究采取什么樣的市場化手段來去實現。不能只記住目標,而忘記了改革。”
楊偉民副主任的這一觀點,隨即在實業界代表潘剛的發言那里得到了印證。
“我們國家不是沒有需求,也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在升級,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卻沒跟上。”在潘剛看來,實體企業正是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市場主體”,其當仁不讓的責任就是,要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日益增長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開發性金融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優勢,為改善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失衡、實體經濟結構失衡,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據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杰介紹,在過去的一年間,國開行圍繞降成本、減免中間業務收入30億元,直接讓利于實體經濟,此外還在支持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鄭之杰此言應該正合潘剛的心意。據悉,在伊利的供給側改革實踐中,以“奶牛田間學校”形式呈現的“技術扶貧”,以“非盈利普惠金融”形式呈現的“產業鏈扶貧”,已經運行多年且成效斐然。
“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金融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邁克爾· 斯賓塞教授自稱從“非局內人”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確保資本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并且能夠產生合適的收益,金融行業的改革非常重要。”他同樣認為,如果希望經濟體有創造力、有活力,就必須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牛奶比肩礦石 實戰領袖各有高招
在實業界發言嘉賓看來,雖然“做起來很難”,但仍要“堅持發力”。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實體企業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會有更大的機遇。”潘剛表示,只有堅持品質,以質取勝,創新驅動,才能提升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才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發好力。
曾在兩會期間以“一杯牛奶”案例建言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潘剛,在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的發言仍不改本色、不離本行。
“企業身處改革陣地前沿,應該怎樣在市場終端發力呢?”與專家論道的宏觀視角不同,他從實戰角度出發,將“發力供給側改革”的“力”,解讀為“創造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并直言這是實體企業勝過轉型升級挑戰的必由之路,也是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的當盡責任。
“對于中國實體企業而言,至少需要在戰略層面、企業文化層面、企業標準這三個層面發力,一個都不能少!”在他的實戰指南手冊中,品質文化是“軟要素”,質量標準是“硬指標”,而在品質信條統領下放眼全球的質量戰略上,則需“軟硬兼施”。
綜合報道信息顯示,伊利在業內獨家提出質量領先3210戰略,把品質上升到了企業戰略的高度,而“伊利即品質”的信條則是其企業文化的核心成分,潘剛用它來培養和塑造員工,意在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目標直指“讓所有人都能珍視品質如同生命,做到人人都是品質創造者。” 在標準層面,他則把發力點放在“建立比肩甚至超越國際水平的質量管理標準和體系”,其理由是,“掌握了標準,才能牢牢掌握國際市場競爭和價值分配的話語權。”
這杯牛奶的案例的確不簡單。伊利集團在潘剛“三層面發力論”的引領下砥礪前行,現已成為穩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八的世界一流乳企。
與潘剛“牛奶實戰”配置全球戰略資源的路徑有所不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通過“一塊礦石”進入中國,迄今合作歷史已超過40年。
正是這塊深色的礦石,將淡水河谷業績表現和中國經濟狀況緊密連接起來:前者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和出口商,后者則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
1977年加入淡水河谷、2011年5月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之后,費慕禮近年來親自品嘗到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改革轉型所伴隨的酸甜苦辣,鋼鐵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淡水河谷的發展前景可謂息息相關。
“僅僅關停過剩產能并不是唯一的辦法。”他發言中建議還可以嘗試其他的途徑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鼓勵使用更多的高品質鐵礦石和混礦產品,建筑使用更多鋼結構,還有鋼鐵產品多樣化,繼續提高附加值,這對中國的鋼廠和公眾都是有益的。”
受益的當然還包括淡水河谷自身,也包括連續多年踴躍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跨國公司。據悉,今年獲邀參加高層論壇的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的商界領袖共有76位,他們執掌的公司,幾乎家家都在中國市場收獲得盆盈缽滿。
正如議題主持人韓文秀副主任所言: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既會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同時也一定會給世界各國的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市場機遇。
(商業資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