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委外定制基金或迎史上最嚴監管 讓誰歡喜讓誰憂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0 11:37:15

          3月17日,監管機構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發了《機構監管情況通報》,對定制基金提出了嚴格的監管要求。雖然這一次的《通報》和此前一則征求意見稿相比并無太大更改,但理財不二牛此前跟蹤報道提到的機構投資者占比過高、產品流動性風險、信披不夠透明以及普通投資者利益可能受損等問題,在監管新規中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每經編輯 李蕾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鴻月

          2016年以來,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接受個別機構投資者申購,致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過于集中,管理人獨立性、產品流動性風險以及公平對待投資者等問題不容忽視。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對此持續關注并跟蹤報道,近日終于有了新進展。

          3月17日,監管機構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發了《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定制基金提出了嚴格的監管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一、守住合規底線,嚴禁公募基金“通道化”。二、加強投資者集中度管理。新設基金(含已獲批復但尚未募集成立的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50%的,應當封閉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于3個月),并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充分披露及標識;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三、審慎確認大額申購。過往老定制產品,單一投資者占比已經達到或超過50%的,不可以繼續接受此單一投資者的申購;其他老基金也要努力滿足單一持有人不可以超過50%的要求。四、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報告期內出現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20%的基金產品要進行披露。

          雖然這一次的《通報》和此前一則征求意見稿相比并無太大更改,但理財不二牛此前跟蹤報道提到的機構投資者占比過高、產品流動性風險、信披不夠透明以及普通投資者利益可能受損等問題,在監管新規中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人士稱,這將是定制基金“史上最嚴新規”,并顯得有些憂心忡忡。那么各方人士都是怎么看待這一新規的?到底有誰歡喜有誰憂?

          基金公司:規模增速或大幅下降,排名馬太效應會更嚴重

          面對“規模”和“業績”這兩座壓在頭頂上的大山,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對本次定制基金新規的第一反應都是“會對基金公司規模增速產生很大影響”。

          事實上,去年公募市場突飛猛進、極速擴容,規模一度沖破9萬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委外資金功不可沒。單月新發基金總數突破200只、短短幾個月公募基金總數達到4000只等情景歷歷在目,但這種“輝煌”在新規實行后或將不復存在。

          一位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此次對單一投資者的占比做了一個規定,普通基金的單一持有人份額占比不可以超過50%,“相當于就是把定制基金和其他基金明確區別開來”。而新設基金單一投資者占比超過50%的,要求采用發起式基金的形式,后者門檻又比一般基金高,所以“新發基金沒有以前容易了,要么只能要求幾個客戶拼單”。

          “以前還可能打點‘價格戰’,或者從投資范圍、投資權限上有一些操作的空間,現在從客戶結構上就直接掐死,拼的就是客戶把控和溝通能力。小公司肯定沒有大公司在這塊儲備的扎實,再想超車就更難了。而大公司資本金和客戶能力上都更有優勢,可以為接受拼單的客戶找到更完善的解決方案,反倒會占據明顯優勢地位。”

          另一家滬上基金公司投研部人士對此表示了贊同并進一步指出,此前單純比較收益和成本,現在要拼的是服務和資源整合能力,大公司無疑具有絕對優勢。

          “規模增速估計會有較大比例下降了,排名的話,馬太效應會更嚴重。”他總結道。

          也正因如此,不少業內人士推斷,銀行系基金公司受到的影響會更小,因為股東增資更為便利。但一位銀行系公募人士也略帶“委屈”地表示,很多銀行也不是直接把委外資金給其參股的基金公司。“去年有一家基金公司就拿了我們股東的很多委外。所以本質上還是看公司的管理能力,新規的要求也更突顯這一點。”

          “我個人覺得委外的確要治理,公募還是要回歸本源,提高投研能力。”一家大型公募人士語氣堅定地表示。

          行業觀察:一個舊階段的結束,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相對于身處風暴眼的基金公司,第三方評價機構和其他業內人士的態度顯得一致許多。

          諾亞財富創始投資人、執行董事章嘉玉在接受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采訪時表示,發展規模不應該是評價基金公司的主要標準,如何為投資人公平專業地創造績效,才應該是公募基金業務的使命與目標。

          “公募基金主要服務的對象是投資金額小的散戶投資人。這些大額委外資金應該是透過專戶、私募方式進行定制服務,而非利用公募通道、限定投資標的,甚至收益,享受高流動性,卻有潛在影響基金管理人管理方式及損害小額投資人權益的可能,這種方式在國際上是沒有的。之前用公募做委外通道,已經違背了對每個投資人公平透明的原則。”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則把新規的出現稱為“一個舊階段的結束,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他直截了當地指出,委外業務曾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些公司及股東某方面業務考核的要求,但卻與行業發展的實質相違背,如果運作管理不當、任其自由發展,綜合性的潛在風險甚高。

          “公募行業發展至今,核心能力在于主動型管理,相伴而生的被動型管理、量化管理等,已經在整個中國的資產管理大市場樹立了自身的典范,絕對不能淪為通道。”

          王群航對委外產品“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表示叫好,并進一步指出,《通報》里最為有效的一條規定是“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因為各家公司的資金都是有限的,也使得委外定制基金的過往發展方式無法繼續了。不過他同時提醒,市場里還是有很多客觀存在的資金,并且這些資金還是急需專業機構代為進行管理的。“未來,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間如何做好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就需要大家來共同探討了。”

          除此之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果從長遠影響來看,本次新規或是在為即將登場的FOF做鋪墊。

          “所謂FOF,本質上就是專門購買其他基金的基金。有資金的一方都是金主,一方面FOF管理人作為金主,或會影響到標的基金的投資行為以及相關的公平交易、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FOF管理人將來都是投資者,都會面對每一個具體的標的基金,如果那些標的正好是委外產品,將會有什么樣的情況發生呢?《通報》或許給市場和公募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委外定制基金 規模增速 監管 機構監管情況通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五月天在线播放综合网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新国产九九视频精品 | 日韩精品旡码一区二区三区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