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0 15:16:34
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渠道各自占比中,新三板退出占77%,股權轉讓和回購占7%,IPO和并購各自僅占10%和6%。潛力股平臺創(chuàng)始人李剛強稱,“IPO和并購的方式并不一定能夠滿足大家退出的訴求”。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姚祥云
“退出不暢是制約國內股權投資市場發(fā)展的核心問題”,《中國股權轉讓藍皮書(2016)》(以下簡稱《藍皮書》)在股權投資現狀部分開篇直指要害。
該報告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渠道各自占比中,新三板退出占77%,股權轉讓和回購占7%,IPO和并購各自僅占10%和6%。
近日在第二屆中國股權轉讓論壇暨股權轉讓藍皮書(2016)發(fā)布會上,潛力股平臺創(chuàng)始人李剛強稱,“IPO和并購的方式并不一定能夠滿足大家退出的訴求”。
鼎暉投資合伙人張海峰稱,從去年開始,股權轉讓市場逐漸瞄準這一痛點,出現了一些平臺公司,以及專門做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的基金,即接盤俠基金。“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信號,這個趨勢會愈加明顯。”
市場上專門從事股權轉讓的平臺正在崛起,潛力股聯合創(chuàng)始人張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全國股轉系統(tǒng)(新三板)不同的是,這類平臺是中間服務商,不能直接交割。交易時,“要么讓他到新三板交割,要么讓他做工商變更”。
“接盤俠”有利可圖
接盤俠,業(yè)內此前對其的普遍印象是不太光彩的。但隨著整個行業(yè)投資規(guī)模不斷擴張導致退出壓力日益增大,這一觀念正在逐漸改變。
“接下來,針對二手股權流通推出服務的機構會有很好的發(fā)展機遇。”戈壁創(chuàng)投合伙人蔣濤稱,近幾年,從項目端的投資金額,以及從資金端的募集金額來看,兩端增長都很快。但整體上,不管是美元還是人民幣的退出,路徑并沒有擴張,有非常大的退出壓力。這也促進了一些新的服務出現。
蔣濤稱,對比IPO或者并購,通過股權轉讓市場出讓,交易時間更為靈活,交易對手更為多元,同時通過持續(xù)的市場定價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公司的基本面。
江西銀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李俊華則直言,有的投資者中途想下車,但基金是封閉的,因此投得好,不如退得好。“退出才是王道。有的人很風光,投得下去,但是發(fā)現退不出來。估值確實在漲,但是誰來接你的盤?你怎么退出?”張海峰也表示,投資人的價值,一定不是他投了多少項目,而是退了多少。
“自2013年開始,二手市場的基金平均IRR是13%,所以,收益率還是不錯的。”蔣濤稱,股權轉讓市場如果做起來了以后,對于早期vc、天使而言,之前是跑馬拉松,未來變成接力賽。
股權轉讓市場將迎風口
《藍皮書》作者徐祥君分析稱,特別對于天使投資人,因進入企業(yè)階段早,到一定時期,退出回報倍數比較高,就應該及時退出,賣掉老股落袋為安。他稱,中國的投資行業(yè)屬于長尾狀態(tài),3萬多家投資機構均為潛在買家,特別是對于追求適當回報的投資機構。此外,也適合母基金產品和接盤基金。
從融資渠道角度,股權轉讓市場也帶來了新的影響。神龍投資接盤俠基金經理徐明達稱,隨著自身做二手股權投資基金,最近有銀行主動約談,稱其所投新三板項目公司若需要貸款,可不必走銀行常規(guī)的嚴苛審核程序。因持續(xù)的流動性能夠發(fā)現公司公允價值。
徐明達稱,市場成熟的一個標志就是分工變細,“目前在新三板市場產生了一些專業(yè)化分工的機構,像專業(yè)的投行、FA機構等專注于新三板的機構越來越多。”
對于直擊行業(yè)痛點的股權轉讓市場,李剛強稱,在未來將迎來風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