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3-30 09:51:23
截至昨晚,A股四大上市險企均已披露2016年業績報告。四大險企2016年合計凈利潤為985.2億元,同比減少14.50%。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險企的解釋多為投資收益率下降和下調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
截至昨晚,A股四大上市險企均已披露2016年業績報告。其中,中國人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1.27億元,同比減少44.9%;中國平安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3.94億元,同比增長15.1%;中國太保實現歸母凈利潤120.57億元,同比減少32.0%;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49.42億元,同比減少42.5%。四大險企2016年合計凈利潤為985.2億元,同比減少14.50%。
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險企的解釋多為投資收益率下降和下調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據本報記者統計,2016年,受基準的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影響,四大險企變更折現率等假設,導致稅前利潤合計大幅減少591.8億元。而主因折現率下調減少的這一稅前利潤的額度,高于2015年的420億元,再創歷年新高。
而近日,監管優化折現率曲線,將平滑短期利率波動對險企(主要是壽險公司)各年度利潤的影響。
繼續補提準備金
2015年曾補提420億元
保險公司計量資產負債表日的各項保險合同準備金,以資產負債表日可獲取的當前信息為基礎,確定包括折現率、死亡率和發病率、費用假設、退保率、保單紅利假設等精算假設。
中國人壽2016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折現率假設變化增加準備金14,262百萬元,部分險種發病率假設變化增加準備金464百萬元,其他假設變化增加準備金10百萬元,上述假設變更合計增加2016年12月31日壽險責任準備金11,415百萬元,增加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3,321百萬元。假設變更所形成的相關保險合同準備金的變動計入年度利潤表,合計減少稅前利潤14,736百萬元。
中國平安公告,集團于2016年12月31日根據當前信息重新厘定有關假設(主要是保險合同準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的下降),并對未來現金流估計予以更新,所形成的相關保險合同準備金的變動計入2016年度利潤表。此項變動增加2016年12月31日壽險及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28,909百萬元,減少2016年度稅前利潤28,909百萬元。
中國太保公告,相關精算假設變更增加2016年12月31日考慮分出業務后的保險合同準備金等保單相關負債合計約92.92億元,減少2016年度的利潤總額合計約92.92億元。
新華保險稱,2016年12月31日重新厘定有關精算假設,相關變更增加2016年12月31日壽險責任準備金31.86億元,增加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30.59億元,減少2016年稅前利潤合計62.45億元。
關于折現率假設,中國人壽稱,對未來保險利益不受對應資產組合投資收益影響的保險合同,以中國債券信息網上公布的“保險合同準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為基礎,同時考慮流動性溢價、稅收和其他因素確定。其包含風險邊際的折現率假設2016年進一步下調,2016年12月31日為3.23%~5.32%,而2015年12月31日為3.42%~5.78%。
中國平安2016年12月31日評估使用的即期折現率假設為3.12%~5.00%,2015年12月31日為3.55%~5.29%。新華保險2016年12月31日的折現率為假設3.23%~5.32%,而2015年12月31日為3.57%~5.93%。
折現率對利潤產生影響的傳導機制大致為:折現率越高,準備金計提越少,利潤就越多,反之亦然。尤其是在此前,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與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掛鉤,在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的過去兩年,四大險企紛紛下調折現率,導致利潤受到明顯影響。
2015年,據本報記者統計,四大上市險企變更折現率等精算假設,導致稅前利潤合計大幅減少420億元,創歷年之最。2015年4家險企合計凈利潤1152億元。而此前,自新華保險上市以來,四大險企變更精算假設對年度稅前利潤的影響金額均在幾十億元水平。
折現率調整不影響利潤總額
只影響利潤在不同年度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保監會近日印發《關于優化保險合同負債評估所適用折現率曲線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對于未來保險利益不受對應資產組合投資收益影響的保險合同,用于計量財務報告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折現率曲線,由基礎利率曲線附加綜合溢價組成。
基礎利率曲線與償二代下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所適用的基礎利率曲線保持一致,采用20年以內、20年到40年、40年以上的分段方式,并引入終極利率。綜合溢價允許保險公司綜合考慮稅收、流動性效應和逆周期等因素確定,溢價幅度上限由現行的150個基點降低到120個基點,收緊了公司自由浮動的空間,增強財務報表的可比性。
對于這次折現率曲線優化的積極意義,業內的評價為,終極利率彌補了市場利率缺乏可靠的長端信息問題;公司會計處理將更加統一、透明、審慎、可比;逆周期因素考慮完整經濟周期,體現宏觀審慎調控,減少系統性風險。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認為,新的折現率規則,既統一了償二代資本評估與會計準備金評估的標準,也符合鼓勵“保險姓保”的大方向,“熨平”了短期利率波動和經濟周期對長期保障型產品的準備金評估以及利潤的影響。
有精算師撰文指出,折現率變化只是影響險企利潤釋放,而不影響利潤總額。因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不變的情況下,某個保單的利潤總額不會發生改變,利潤釋放額只會使利潤總額在不同年度間的分布發生改變。因此,折現率的調整可能“粉飾”某些年度的利潤表,但是以“惡化”另外一些年度的利潤表為代價的。
不過,周瑾也提出,如何使壽險準備金評估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資本市場估值變化,又合理保持保險負債的長期穩定性,避免和減少非實際經營績效的短期利率波動影響,無論對監管還是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種平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