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2 23:56:56
12日,大盤走勢平穩。而諸多藍籌股走勢也是一如既往的平穩。就在火山君感覺百無聊奈之際,令人驚訝的一幕突然而至。在接近收盤之時,中國平安(601318)、興業銀行(601166)兩只藍籌股突然放量急劇下挫。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曾劍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曾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12日,大盤走勢平穩。而諸多藍籌股走勢也是一如既往的平穩。就在火山君感覺百無聊奈之際,令人驚訝的一幕突然而至。
在接近收盤之時,中國平安(601318)、興業銀行(601166)兩只藍籌股突然放量急劇下挫。同期,上證50指數也被帶動,出現急劇下挫。但旺盛的買盤迅速出現,將兩只股票股價拉回原來的水平線,也“拯救”了上證50指數。這個變化,使得兩只股票K線圖均呈現出長長的下影線。對此,火山君首先想到的是:莫非哪家機構的操盤手沒睡午覺,不小心敲錯了鍵盤,又搞出了“烏龍指”事件。很快,真相浮出水面。
遭券商資管計劃“砸盤”
4月12日下午14時37分左右,中國平安(601318,收盤價36.01元)、突然遭遇大單砸盤,多次出現超2萬手的拋單,股價瞬間跌超去3%,不過稍后收復部分跌幅,兩分鐘內成交1446.86萬股,成交額超5億元。截至收盤,中國平安跌0.5%報36.01元。
此外,興業銀行(601166)盤中也遭遇大單砸盤,一度跌超7%,14:41分成交量達到3344.83萬股,截止收盤,興業銀行跌1.11%,報16元。
12日下午,上交所披露公告稱,今日本所在實時監控中關注到,某券商資管計劃賬戶在下午14點28分左右,集中大量賣出“中國平安”及“興業銀行”股票,導致其股價快速下跌,對其股價短期走勢產生明顯影響。對前述異常交易行為,本所立即暫停了相關賬戶當日交易,并將約談該券商負責人,進一步核查相關情況。上交所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行為的合規性,共同維護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
按照上交所稱,兩只股票K線被“砸出坑”的元兇是一家券商資管計劃。此外,從“集中”、“大量賣出”等關鍵詞分析,這家券商資管計劃的賣出行為似乎并非源于“烏龍指”,而是有準備有計劃的在減持。
交易所的公告并未直接“指名道姓”。因此,12日“砸盤”兩只股票的元兇的頭上,還蒙著一層面紗。記者只能一步步的梳理。
能夠將大藍籌股K線砸出一個坑,這家券商資管計劃手中原本握有的籌碼想必不少。
從盤面上看,中國平安股票12日放量主要出現在14點37分、38分這兩個時間段,成交量分別為549.18萬股、871.93萬股,成交額分別為1.92億元、3.09億元;興業證券股票12日放量則主要發生在14點41分、42分。兩個時間段成交量分別為3233.12萬股、619.27萬股,成交額分別為5.01億元、9834萬元。
根據中國平安最新披露的報告(2016年年報)顯示,其前10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并沒有出現券商資管計劃;而興業證券非公開發行報告書披露的股東名單顯示,截至3月31日,公司年報10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并無券商資管的身影。
“元兇”若隱若現
既然在前10大流通股東中沒有“嫌疑人”的身影,那我們只好擴大搜索范圍。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持有中國平安的券商資管計劃合計有36只。這些計劃分別歸屬于長江證券(上海)資管、上海光大證券資管、國金證券、華融證券、長城證券、中信建投等旗下。
長江證券(上海)資管可謂是持股大戶。長江昆侖8號、長江昆侖6號、長江昆侖5號、長江昆侖4號、長江資管楚天1號、長江資管楚天2號、長江資管楚天3號、長江超越理財經典策略、長江超越理財3號9個資管計劃持有中國平安股權。累計持股數量約2600萬股。與之相比,其他資管持股數量均在100萬股以下,不值一提。
興業銀行的情況也十分相似。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末,持有興業銀行的券商資管計劃合計有35只。這些計劃分別歸屬于長江證券(上海)資管、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管、銀河金匯證券資管、財通證券資管、中信證券等旗下。
同樣,長江證券(上海)資管持股最多。其通過長江昆侖3號、長江昆侖4號、長江資管楚天1號、長江資管楚天2號、長江資管楚天3號、長江超越理財3號、長江資管晴川1號等合計持有興業證券3439.99萬股。然后是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管,其通過多只產品持股合計持股逾400萬股。除此之外,其它資管計劃的持股數量則十分有限。
因此業內人士指出,長江資管有砸盤的可能性。
隨后,記者致電各大券商資管。東方資管、興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均明確否認。而記者致電長江證券證券事務代表、長江資管有關人士,均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