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2017-04-26 16:59:11
“現在99%的財富管理公司都是從募集端入手,由資金驅動。但如果募資能力超過資產獲取能力就會發生‘資產荒’。而我們與市場上其他同類型的財富管理公司最大的區別是,我們是從資產端入手,由資產驅動財富管理。
“現在99%的財富管理公司都是從募集端入手,由資金驅動。但如果募資能力超過資產獲取能力就會發生‘資產荒’。而我們與市場上其他同類型的財富管理公司最大的區別是,我們是從資產端入手,由資產驅動財富管理。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優勢。目前我們的存續資管規模已達到100多億元。”1月12日,獲得第十屆金蟬獎2016年度最佳競爭力資產管理公司的北京富國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大治在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專訪時如是說道。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獨家專訪了李大治,他為投資者帶來2017年最佳資產配置建議。
百億資管橫跨 三大投資板塊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能否介紹一下貴公司?
李大治:富國大通實際上是隸屬于益科正潤金控投資集團。而股東益科正潤金控集團成立于2007年,旗下擁有礦業投資、資本運作和金融投資三大板塊。其中,礦業投資包括儲量達到470噸的山東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以及136噸的甘肅加甘灘金礦;資本運作板塊則曾成功運作了包括山東地礦、珞伽德毅、特辰科技在內的上市公司;金融投資板塊,除私募業務外,還擁有券商聯儲證券,公募北信瑞豐公募基金。
富國大通為高凈值投資者提供與細分領域龍頭上市公司合作的并購、股權投資產品,依托投研優勢,研發量化對沖穩健策略產品,實現客戶資產穩健增值。目前在全國設立30多家分支機構,主動管理規模達40億元,資管規模100多億元。
2016年,富國大通依托集團大投行體系,為客戶提供多個優質資產配置,如益生股份、健盛集團、分眾傳媒、四創電子、福安藥業、德奧通航等細分領域優秀上市公司的股權并購類、定增類產品、類固收、中低風險策略FOF、信托、資管等,都獲得了非常好的收益。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在當下資產荒的背景下,整個資管行業都遭遇挑戰,過去的2016年貴公司情況怎樣?
李大治:所謂“資產荒”,其本質并不是資產供給減少,而是在實體經濟持續下滑、利率下行趨勢確立等多重因素綜合下,社會資金對配置安全、優質資產的需求激增,導致短期內此類資產供給無法滿足資金需求。所以能否挖掘并持續提供優質資產,即是否擁有優秀投行能力成為投資者選擇金融機構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年富國大通成立之初,資產配置荒的跡象就已初步顯現,富國大通基于股東益科正潤集團擁有獲取優質資產的基因。成功運作多個借殼上市和掛牌新三板項目,大量優質上市公司資源,為富國大通輸送源源不斷的優質資產。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投資人對股權投資的熱度在下降,目前時點該怎么看待股權的投資?
李大治:權益類產品,比如股權投資是未來市場的大趨勢,國家希望這類直接投資替代間接投資,然后降低企業杠桿。同時,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接受程度也在提升。過去幾年投過股權的部分投資者,因為沒有獲得預期的高額收益而熱情下降,但股權投資回報時間都比較長。并購類基金一般需要3+1年,很多PE項目從投資到退出需要7年左右。所以投資者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預期和耐心。至于熱度下降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公司對股權產品的銷售方案做了不符合實際的虛假包裝,比如說兩年就回本,這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所以沒有達到預期,自然投資者熱度就下降了,但是廣大投資人對股權產品投資的認知在明顯上升,期望也逐步趨于合理。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富國大通未來的行業布局怎樣?會選擇全面均衡發展嗎?
李大治:富國大通自成立之初就明確了清晰的發展思路,就是圍繞細分領域龍頭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實現從優秀資產端到高端財富管理端的“點對點”的投融資一體化閉環運作。在上市公司的選擇上,富國大通主要關注高成長行業,市場前瞻性強,把握醫療大健康、新科技應用、新能源、環保等領域。
投資核心:并購類股權投資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2017年貴公司的大類投資思路是什么?
李大治:富國大通近期發布了《2017年投資策略白皮書》,也提到了2017年的投資思路。我們的投資思路是圍繞朝陽新興產業的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開展并購類股權投資。同時,適當配置上市公司可交換債和量化對沖FOF等品種作為低風險配置對象。量化對沖近年逐漸在國內興起,量化對沖策略主要分為套利策略、相對價值、多空策略、中性策略、CTA策略等。在市場處于由熊市轉為牛市的過程中,首選量化為主的交易策略。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您怎樣看待海外投資機會?將在哪些海外項目上進行配置?
李大治:對于海外投資來說,目前國家控制比較嚴,錢要出去也不容易,我們也正在申請QDII牌照。我覺得如果一個國家的匯率是均衡的上下波動,同時本國的利率正處在向上的周期,那其實不應該配置太多的海外資產。對于中國的高凈值投資者,可配置的金融資產在1000萬以上,或者超高凈值投資者,金融資產在1億以上,那綜合配置些海外資產無可厚非;但如果是中小投資者,在人民幣兌一攬子貨幣處于相對平穩的情況下,則不必要配置大量海外資產。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投資時如何做好風險控制?
李大治:我們深知,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風險防范工作是重中之重,風控體系建設是立身之本。我們設立嚴格的項目準入門檻,層層風控,不僅僅單純追求管理規模,而是追求管理質量,同時實行分散風險,公司擇機跟投的原則。
以上市公司并購類股權投資為例,我們會重點關注有沒有大股東共同參與、是不是國家朝陽產業、企業的基本面是否良好,以及未來退出通道設計是否完善等關鍵因素。
而風控流程,首先是立項,項目經理和項目總監經過兩輪初篩后報送立項會,盡職調查由投決會上7位委員對相關項目進行投票,對于通過的,要再次進行調查,補充資料后二次過會。而經過這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我們項目的過會率實際上不到10%,因為風險防范是企業的生命線。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